?還是用傳輸帶傳回來?我告訴各位,如果你們還問類似問題的活,你們這輩子沒希望了。

它的目的就是要快,那麼為了快,如果送錯怎麼辦?當場丟掉嘛。這就是它們做的事。200公裏是什麼概念?北京到天津還不到200公裏,上海到杭州也不到200公裏。要建一條200公裏的高速公路都是很龐大的工程,何況挖一條200公裏的高壓隧道,這需要耗費多大的能量?可是它們為了壓縮時間在所不惜。這就是它們的倉儲運輸。

此外,為了壓縮時間,在歐洲做好的衣服送到北京和上海不用傳統的輪船運輸,而用飛機運輸。各位讀者可能會說,這樣不是很貴嗎?我清楚地告訴各位讀者,這不是它們考慮的問題,它們為了快是不在乎成本的,這就是它們的倉儲和運輸。

七、零售新思維:“規模”不經濟

通常女士們逛服裝店都是東摸摸,西摸摸,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挑到一件衣服拿去試穿,20分鍾才出來,基本上還不會買。可是還不走,還在那裏東摸摸,西摸摸,搞得老公都不好意思了,跑到門口抽煙等老婆。這種現象到了ZARA就改觀了,女士們去逛ZARA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翻衣領,看看有沒有中號的。有的話就先拿在手裏,然後再挑,等挑了一堆中號的衣服再去試穿,或者直接買單,回家再試穿,不喜歡明天回來退。她們的行為為什麼這麼反常?這就是ZARA的精心策劃。

背景提示

快速時尚品牌在產業鏈的高效整合方麵做得非常到位,這與我們過去的思維——隻有降低勞動成本才能降低產品成本——完全不同。實際上,勞動力成本隻占整條產業鏈成本的2.5%,廉價勞動力並不是節約成本的唯一選擇。所以,ZARA不惜花費重金挖出200公裏的隧道,建設地下傳送帶網絡,甚至用空運的方式保證美國、日本市場的供貨,這都是高效整合產業鏈的新思路。

那麼,在零售方式上,這些快速時尚品牌還有哪些出奇製勝的法寶呢?我國的服裝零售企業能夠從中學到哪些東西呢?

ZARA的零售也是非常奇特的。為了吸引顧客,它完全違反了我們過去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理論。我們學到的是一定要款少量多才能達到規模經濟。它完全相反,是款多量少,它追求“規模不經濟”,因為隻有“規模不經濟”才具有創造力。那些喜歡搞規模經濟的企業家都是沒有什麼創造力的人。所以,ZARA一年有12 000款衣服,而且每款衣服數量都非常少。如果有10個人要買衣服,通常他們的身材比例是10%大號,10%小號,80%中號。所以我們一款可能做10件,其中1件大號,1件小號,8件中號。ZARA怎麼做?它做1件大號,1件小號,2件中號,而不是8件中號。這就叫款多量少。一年有12000款衣服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每個星期都換新款,很多服裝店是一季換一次,人家是一個星期換一次。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喜歡去ZARA店裏逛,因為每個星期衣服款式都不一樣,就算不買衣服,去逛逛也不錯。你到LV店裏去,每個星期都是一樣的,每一季都是一樣的,你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了。款多量少,這就是ZARA的新思維。為什麼是1件大號、1件小號和2件中號,這有什麼好處?如果有8個人要買中號,可是衣服隻有2件,這些人買不到會怎樣?他們發現,當女士們想買衣服買不到的時候,她們心中那種極度的挫敗感會讓她們下周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