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也有一個夢想
二十多年前,我剛從師範大學英語係畢業,就被分配到浙江省一所重點中學擔任高三畢業班的英語教學工作,被推到了應試教育的第一線。那年我19歲。
在中學教英語的八年裏,我目睹了我的學生們,因為沒有打好聽說基礎,英語學得很是艱辛,即便是考試成績出色的學生,也大多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
離開中學後,我又教了幾年大學英語,再次目睹了我的學生們,將大學生涯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用在了學英語上,但還是學不好英語,不但聽不懂、說不出,甚至連寫出來的句子也是錯誤百出。
中國學生學好英語為什麼就這麼難呢?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在於我們的英語教育沒有遵循應有的規律:在初學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聽說基礎,而把大量精力用在了背單詞、學語法上。這就像一棟沒有築好地基的大樓,表麵上一層一層在往上蓋,最終也一定會是樓脆脆、樓歪歪。
這種陳舊、低效、摧殘學生興趣和發展潛力的應試教育讓我感到厭倦,但卻無能為力。
2007年,當讀小二的女兒林克英語成績不及格,並出現自卑、厭學等問題時,我開始陪女兒學英語。在這個過程中,我又一次目睹了小學生們,在家長和老師的逼迫下,沿用著過去那種以背單詞、學語法為中心的錯誤方法苦學英語,在大量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中,漸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麵對和女兒同齡、過早承擔學業壓力的孩子們,麵對和我一樣為孩子的學習焦慮萬分的家長們,我決心要做點什麼。女兒為我提供了研究少兒英語教育的契機,我想在女兒身上,探索一條有別於傳統方法的少兒英語學習新途徑。
女兒厭學英語,也曾讓我一度感到“黔驢技窮”。但我沒有強迫女兒學習,而是努力尋找方法,讓她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我開始“投其所好”,嚐試著自己編寫教材,把女兒感興趣的遊戲和運動編寫成學習材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