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與房 也不難的,咬咬牙,買了也就買了,慢慢還債就是了。但社會上的事又豈是房 與車能概括的了的?
這樣的經濟目標對我們畢業生的心態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就在這個目標的 指導下走了好多的彎路。剛工作的頭兩年,對自己的工資卡那真是“怎一個關
心了得”。到了月底就去劃劃卡,看看裏麵有多少錢了,而每月開支浩繁,房租、 水電,購置行頭,報考、交學費,到頭來卡裏麵總是沒有多少錢,似乎看見自
己的房子與車與自己越來越遠了,就非常沮喪。心態受到影響,對工作的投入 也就低了好多,整天想看看別人能賺多少錢,找個賺錢的單位去跳槽。
就這樣我們以浮躁的心態來到了市場經濟初期浮躁的社會,兩相結合,浮 躁成了應屆生的通病。我對應屆生的觀點是,即使企業再好,待遇再高,應屆
生也認為企業對自己不好,他一定要到社會上去碰一下壁才能真正明白過去的 企業對自己是好的,自己的能力其實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高。也隻有這樣的
應屆生才是可以用的。有的應屆生甚至要經過這個過程幾次才能明白,越優秀 的越如此。
專業人力資源公司研究表明,新人在公司第一年中承擔的工作越富有挑戰 性,他們的工作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即使到了五、六年以後也是如此。因此
對新人來講得到一份富有挑戰性的、激動人心的工作,並在工作的過程中發揮 自己的專長、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獲得提升、提供大量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隻要具備了這樣的舞台,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就為穩定的收入奠定了基礎,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 而言,培養賺錢的能力遠比賺錢本身更重要。
工作過程中我發現總有人在不停地以自己的工作經曆來反複地證明這個觀 點的正確性。前不久我聽說與我一起進入那家家電企業的員工應聘到我以後工
作那家企業做部門經理秘書。轉眼五年過去了,她處的位置也不比五年前我從 那裏跳槽時好多少,卻是在重複我五年前的那個開始。這就是在選擇企業時忽
視了賺錢能力培養造成的後果。象那樣的家電企業由於停止了大規模的擴張, 不敢也無法賦予新員工更多的責任、更大的權力,而隻是提供相對比較簡單、
並無多大挑戰性的工作。一旦新人安於這樣的工作,她就喪失了激情與創造力, 發展也就走向了停滯。我離開那家公司兩年後曾向其中的一個同事了解過,從
他提供的信息看,我們那屆畢業生安心留在那裏的當時都沒有取得大的回報,
200 多個人,好象有一個提為了副科,一個提升為副處,而那個副處的叔叔是 開發區審計局的領導,不知道這裏麵是否有一定的因素。絕大多數人被這樣一
放多年,就此沉了下去,不知道他們當中會有多少大器晚成的,能給我們一個 驚喜。
我們看到許多例子,有的員工由於機會好,部門出缺、或者公司創辦新廠, 甚至是通過關係等渠道,做到了一個較高的職位,負責一塊重要的工作,經過
一段不長的時間,他就會在氣度與能力方麵取得一個很大的突破,從而真正地 建立起加入成功人士行列的底蘊。我曾經與一個專門為企業提供策劃活動服務
的楊先生合作過,第一年見他時,他還是那公司裏的一個項目專員,怯生生的, 很難被人放在眼裏。第二年再找他時,他已經與人合作開了一家的策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