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多才多藝(1 / 3)

第十六章多才多藝

一天孟子正在讀弟子萬章的文章,齊宣王派人來召孟子火速進宮。想來,孟子也有許久沒有麵見齊宣王了。

齊宣王這次召見孟子進宮,是因為前不久他遇到了一件讓他羞辱的事。有一個外國使團來齊國訪問,他們行的都是古禮。結果齊國的君臣都不知道如何還禮,這讓齊宣王覺得十分狼狽。整個會見齊宣王一直很汗顏,想想自己一心想也武功稱霸諸侯,卻不料明禮習禮也是這樣重要。如是,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孟子,想把這些東西弄過一清二楚。

齊宣王問孟子什麼叫三禮,孟子說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

“何謂五禮?”

“古代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合稱五禮。吉禮是祭祀之禮,古人認為祭祀是國之大事,所以此禮為五禮之首。凶禮不隻是指喪葬,還包括對天災人禍的哀悼。賓禮是指天子對諸侯的接見,名諸侯間的會盟等等。軍禮是指戰事及各諸侯可以擁有的兵力之規定。此外田獵、築城,劃定疆界也是此類。嘉禮內容廣泛,包括冠禮、飲食禮、饗宴禮、賀慶禮等。”

“何謂九拜?”

“據《周禮·春官·大祝》所記,九拜是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

接著孟子為宣王詳細講解了這些禮儀。當孟子離去時,齊宣王親自送他出宮門,而且二人還攜手,像親兄弟般。當他們經過校場時,齊宣王的幼田穎正在與一夥貴族青年習射。齊宣王便興致勃勃地邀請孟子觀看。

孟子欣然答應了,但他並沒有驚動他們,而是站在點將台後觀看。隻見不遠處有一道深塹,青年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地排列在壕塹之內。他們左手搭弓,右手搭箭,身背箭帶,全神貫注地盯著靶子。這些箭靶也是一字排開的,當也田穎為首的青年紛紛將箭射出去之後,他們都飛快地奔向箭靶,結果沒有一個人的箭穿過靶心,就連射中靶子的人也很少。於是他們立刻都顯得垂頭喪氣了。

見此情景,孟子不由得搖頭歎息道:“像這樣學習,恐怕終生也難有所成啊。”

齊宣王聽到孟子的這句無心之談後,就追問:“難道夫子也懂射藝嗎?”

孟子自知失言,連忙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懂得多少,但齊宣王哪裏容得他爭辯,立即大聲命令這幫貴族子弟過來聽夫子講射箭。

當青年們看著夫子老態龍鍾的樣子,根本就不相信這個老者也會射箭,甚至有的人當麵笑起來。在他們看來,孟子這樣的儒生,講禮論道還差不多,講射藝簡直是天方夜譚啊。孟子並沒有爭論什麼,他拿起一枝箭,擺好姿勢,彎弓搭箭,連射三箭,箭箭都正中靶心而過。

這下青年們都大為驚奇,他們紛紛湧了過來,請夫子為他們講解射藝。一直以來,齊宣王也認為孟子就是一個文弱儒生,豈料他還有如此高超的射藝。一時間,他也非常興奮地想聽聽孟子在這方麵的見解了。本來,他剛開始讓青年們過來聽夫子講射藝,隻是順口說說,搞不好還會讓夫子難堪,讓這個隻講仁政,不懂武功的人也領略一下武功的精妙,誰料他竟然是個行家啊。

孟子沒有謙虛,他強調了射箭有精通兩點,一要諳熟弓箭之理,二要練好基本功。弓箭是遠程武器,早在黃帝時代,就被發明運用了。現在的弓由幹、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組成。幹的作用是讓射程遠,角的作用是讓速度快,筋的作用是讓箭射得深。這三種東西都是用膠合成的,外麵纏上一層絲繩,這樣可以讓它變得牢固,再以漆漆之,防止風雨。好弓的材料用柘木為上,以下依次是檍、山桑、橘、荊、竹。弓幹要是赤黑色,聲音敲起來要清揚。弓角也有講究,秋天殺的牛角厚,夏天殺的牛角薄。小牛角直而光潤,老牛角彎而幹燥,病牛角傷而不平,沒有光澤。角色青,角尖豐,角底白,長二尺五寸的牛角最好,共價值相當於一頭牛。弓的各部分都有專有名稱,其末端叫稍,中部口叫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