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重水複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地,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已經有一年多了。古爾登堡和衛斯等好心人捐助的錢差不多花光了,他是一個好強的人,不好意思再去麻煩別人,也不想叫別人知道他的窘況,為了節省開支,安徒生不得不搬到了一個海員的遺孀家裏住。這裏每天隻提供一頓簡單的早餐,其他什麼也沒有,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每天,安徒生披星戴月,早晨吃完早點就出門,一直到晚上才回到住處。在哥本哈根皇家公園的一條長凳子上,或者僻靜的街角,安徒生啃著一個小麵包充饑,這就是他是午餐和晚餐。這些根本就吃不飽,隻是果腹而已。這個時候,他會異常懷念故鄉,不禁悲從中來。而女房東看到安徒生這麼有規律,還以為安徒生每天都外出去赴宴呢。
碰到刮風下雨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安徒生也會鼓足勇氣走進一家最便宜的咖啡店,要上一杯熱咖啡,在店裏麵坐一會兒。外麵風雨交加,他實在無處藏身。一到雨天,他就發愁,他的鞋子破了,總是滲水,鞋子裏黏糊糊的,而且他也沒有暖和的衣服,實在不能擋風遮雨。
當然,安徒生畢竟是安徒生,即使在這段困苦的日子裏,他也並沒有失去信心。無論是在小屋裏,或者在街角或者公園裏,他都會虔誠地向上帝祈禱,是那麼單純、執著,他心中的理想並沒有熄滅、
這個時候,安徒生的嗓子竟然又恢複了,而且嗓音變得更加洪亮。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他十分高興,覺得上天終究待他不薄。他最迫切的願望是能在某部戲中演個角色,登台亮相,重溫那輝煌、眩暈的時刻。
安徒生認識了一位合唱團的聲樂教師,他很惜才,知道安徒生會唱歌,就在合唱團裏為安徒生謀到了一個位子。安徒生覺得通過合唱可以更好地練聲,以便得到登台亮相的機會。因此他從舞蹈團轉到了合唱團,偶爾參加一些演出,扮演一些武士、水手、羊倌等角色。每當劇院裏有演出時,安徒生就想辦法進入後台,聚精會神地觀看、學習,是那麼投入。
劇場成了他的整個世界。他的拉丁語學習放鬆了,根本沒有時間複習拉丁語法。還有一些團員也對他說,合唱團沒必要學什麼拉丁文,不學拉丁文也能成為偉大的歌唱家。再加上安徒生對枯燥無味的拉丁語法,非常厭倦,根本沒有興趣學習,學習效率也很低。這樣,晚間的拉丁語課也常常不去聽,拉丁文的學習就成了惡性循環。
得知安徒生對待拉丁文的馬虎態度,古爾登堡大發雷霆,他毫不客氣地責罵安徒生偷懶浮躁,甚至還罵他忘恩負義,簡直是稀泥巴扶不上牆。他將長久以來對安徒生的不滿都爆發了出來。安徒生也羞愧難當。是呀,對這些好心人的恩情他十分感激,他覺得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報答他們。但是,當時他真的十分迷惘,覺得看不到學習拉丁文和他夢想之間的聯係,也可以說他有些急功近利吧。
在合唱團的日子也不好過。排練時,同學們喜歡欺負他,擠他、絆他、擰他,總之,怎麼粗暴就怎麼對他。他們還警告說,他要是到上頭去告狀,就會給他一頓胖揍。當然,這些不全是因為心地不善,也有很大程度是青春期的惡作劇吧。安徒生鬱悶之極,他想不通,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來對待他?是因為他唱歌的嗓音甜潤洪亮,引起他們的嫉妒呢?還是因為他初來乍到好欺負,以他的痛苦為快樂呢?或者兩方麵的原因都有呢?對這些問題他百思不得其解。
安徒生有事沒事總愛到舞台上去轉轉,到那裏,他特別安心,心裏非常寧靜。元旦那天,劇院關門了,安徒生還是要到那裏轉轉。這時候,隻有一個獨眼的看門人坐在舞台進口處。舞台上,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安徒生興奮地從看門人身邊走過去,悄悄地來到布景和幕布之間,繼而站在舞台的敞開部分。舞台是多麼廣闊啊,就像原野一樣,有風吹過,掌聲響起來,該會多麼神聖、愜意啊。他默默祈禱著:新的一年,萬事如意,特別是在演出和擔任角色方麵取得大豐收。
但是,不知何故,1822年5月,安徒生卻收到了劇院管理部門寫來的一封信,停止了他在合唱團和芭蕾舞團的活動。就是說,連擔任群眾演員都沒有指望了。夢想的大門又一次關閉了!
多災多難,鍛煉了安徒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舞台的道路被堵塞了,但寫作的道路是誰也堵不死的,它向任何人敞開著。即使再窮,但手中還是有一支筆啊!隻要有筆,隻要勤奮,隻要肯於學習,自己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
見過一些世麵,眼界開闊了,安徒生深知自己知識貯備的不足。業餘時間,他經常到圖書館看書,他讀莎士比亞的戲劇,讀沃爾特·司各特的作品,學習丹麥文史學。現在,安徒生越來越迷戀起文學和文學創作來了。他對文學的癡迷程度逐漸加深,他開始自己創作劇本,洋洋灑灑,並四處投稿,讀給周圍的人聽,寄給文學界的名人。他希望自己能寫出一部真正的悲劇,走出一條不同凡響之路。
安徒生在文學道路摸索的時候,不少名人都表現了他們的慷慨和仁慈,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他們的無私付出,使安徒生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並終於成就了一代偉人。這些,成為安徒生一生的重要支撐和財富,也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
安徒生創作熱情十分高漲,他用一個月的時間寫了一出悲劇《林中禮拜堂》,他自己很滿意,興致勃勃地拿著它去見詩人拉貝克的妻子——善良的卡瑪·拉貝克夫人,並大聲念給她聽,希望得到她的首肯。她也饒有興味地聽著,但她不一會兒就叫他停下來。
“天哪,你怎麼大段大段地抄襲了名著啊?”
“是呀,這有什麼關係嗎?我覺得這些段落寫得美極了,就用在了這裏。”
對於“抄襲”這個概念,安徒生可是一點也不知道。他從小喜歡民間故事和民謠,而民間創作是人人可以利用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代代相傳,不就是眾人的“抄襲”嗎?
拉貝克夫人諄諄告誡他:“孩子,光模仿是不行的,抄襲更不允許,必須自己來創造!抄襲就像小偷一樣,是可恥的。”
安徒生的社交圈子,已經逐漸擴大了。有一天,安徒生去看一位公爵夫人。拉貝克夫人拿過來一束鮮豔欲滴的玫瑰花,對他說:
“小詩人,你把這束玫瑰花捎給公爵夫人好嗎?詩人代表了純潔,她看到是一位詩人給捎去的,一定會很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