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拉貝克夫人是半開玩笑說的,但他第一次聽到別人稱自己為詩人,一股熱流湧上心頭。“詩人!”多麼美好、高尚的稱呼啊!詩人,多麼神聖!詩人用詩的語言創作劇本,而演員隻是傳達劇本的道具。安徒生的淚水幾乎奪眶而出,刹那間,他忽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意識到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他一定加倍努力,要用詩的語言再寫一出悲劇。
1822年3月,安徒生又花了14天,寫成又一出名叫《威森堡的強盜》的悲劇。威森堡在故鄉歐登塞附近,那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流傳著不少綠林大盜的傳說。有一個傳說流傳很廣,說的是某強盜頭目化裝成貴族少爺,愛上了一位少女,這位少女來到強盜窩裏,發現那裏堆滿了金銀財寶。強盜們進來時,她悄悄地藏到床底下,偷偷地看見他們把一個女俘殺死,把她的戴著戒指的手指砍下來,這隻手指滾到了她藏身的床邊……安徒生利用這個傳說,又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作了許多補充,一氣嗬成寫成這出悲劇。
他找到了童年時的朋友倫達小姐,倫達認真地讀完了劇本,還替安徒生仔細地把劇本謄寫清楚,改正了語法錯誤。也許是不太自信,當然更多的是想真切地知道別人的看法,他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是他寫的,於是就把這出悲劇匿名交給皇家劇院。
等待總是難熬的。安徒生在難熬的等待中度過了六個星期。結果呢?劇本被退了回來,而且劇院附上了一封退稿信,批評非常尖銳,認為作者的創作“缺乏最基本的母語水準”,離演出的要求有十萬八千裏。
安徒生本來對這部劇本寄予很大的希望。沒想到被劇院斷然拒絕,還附上了措辭尖刻的評語。這讓安徒生仿佛掉進冰窟,渾身顫抖。
一些冷嘲熱諷也隨之而來,像利劍一樣。有些人認為安徒生的理想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他身邊的一些夥伴也對他的想法不置可否,認為他自視太高。安徒生感到自己好像行走在空無人煙的曠野上,淒冷寂寞,孤立無援,疲憊不堪,他想怒吼,但是,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文學之路真是荊棘叢生,充滿艱難險阻。他有些灰心,但他告誡自己,絕不能死心。他想起了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是呀,阿拉丁在取得神燈之前,經曆了多少艱難困苦呢?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啊?我自己的那盞神燈也許就在前方不遠處,它的光芒就要照耀著我,我一定會找到它的,在此之前,我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好高騖遠也罷,好出風頭也罷,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我要披荊斬棘,無論如何我要繼續寫作。安徒生不會完全絕望,他明白隻有靠自己奮鬥,才會有機會實現理想。
安徒生的創作熱情依舊高漲。1822年5月,他創作了一個新的劇本《阿芳索爾》,他熱情洋溢地為朋友大聲地朗讀了這篇新作,獲得了一致讚美,大家甚至認為這完全夠得上是一部傑作。
安徒生當然不會就此罷休,他總是有一股用不完的闖勁。他希望這個劇本得到專業人士更高層次的讚賞,就去拜訪了當時著名的翻譯家阿德邁勒·伍爾芙先生。阿德邁勒·伍爾芙是一位海員,相貌英俊,談吐不凡,風度翩翩,是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的專家。
他們會見的場麵別開生麵,生動有趣。安徒生急匆匆地找到伍爾芙的家,一進他家的門,安徒生就急不可耐地說:“伍爾芙先生,我對您欽慕已久,您是我的偶像呢!我非常喜歡您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我也寫了一出悲劇,叫《阿芳索爾》,請讓我讀給您聽聽吧。”
伍爾芙說:“不急,不急,來,坐下來,先吃飯吧!”
可性急的安徒生說:“不,不念完,我吃不下,我急著聽您的意見呢。”他什麼也吃不下,隻想快點讀完劇本,快點聽到專家的意見。
劇本讀完以後,伍爾芙向他投來讚許的目光。安徒生非常激動,他就把劇本鄭重地塞到衣袋裏,向伍爾芙告辭。伍爾芙熱情地邀請他再來暢談。
安徒生爽快地問答說:“好的,等我寫完了新的悲劇再來聆聽您的指教。”
“可那要花很長的時間啊!不過,我會等待你的新作啊!”伍爾芙說。
“不用,”安徒生回答,“我是快手,有兩個星期就能完成。”說完,他禮貌地鞠了個躬,告別了伍爾芙。
伍爾芙覺得安徒生有趣得很,充滿了活力與追求,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讚賞地點點頭,拿起早飯,飯早已涼了。
完成劇本《阿芳索爾》之後,安徒生再接再厲,開始寫起小說來了。小說名字叫《帕爾納托克墓地上的幽靈》,這是安徒生平生寫的第一篇小說。他寫作的這些故事都有童年時候的影子,童年時候的聽來的故事都是他寫作的素材。這篇小說寫的是獵人巴列的幽靈,夜間在農舍出現的故事。這故事是他小時候到鄰村取牛奶時多次聽到過的。以他爺爺作為瘋老婆子斯吉娜的原型。當然,他對故事做了很大的改動,剔除迷信的成分,對一切稀奇古怪的事情作了合情合理的解釋。文學創作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這一理念,在這裏也得到了印證。
日積月累,這時候,安徒生已經寫了好幾部作品了。他想:大凡一個有名的作家,不都有自己的集子嗎?我何不把它們編輯成一個集子呢?於是,他動手編輯自己的第一個集子。集子編成了,叫什麼名字為好呢?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一樣,名字可馬虎不得。他頗費躊躇,費盡心思,靈感不斷湧現。最後,他還是認為返璞歸真最好:因為是初次嚐試,那麼就叫《嚐試集》吧。
署名呢?署個筆名吧,什麼筆名為好呢?他熱愛威廉·莎士比亞和沃爾特·司各特,寫作時深受他們作品的鼓舞。筆名就叫“威廉·沃爾特”吧。不,總得把自己的名字加進去,總應該表現一下自己吧,叫“威廉·克裏斯蒂安·沃爾特”,怎麼樣?啊,好極了,就這樣定了。於是,他認認真真地在“嚐試集”幾個字下麵署上了這個筆名,他左看右看,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筆名。他還寫作了前言,他在前言裏,用文采飛揚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十七歲的作者充滿戲劇性的生平。
這還不算完,作品可不能讓它束之高閣啊。安徒生找到一個寡婦經營的一家小印刷所,想出版這部集子,一來擴大一下影響,一來掙一點錢維持生活。那個時候,出版作品對名不見經傳的安徒生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首先,作者必須要親自找訂戶,最低要求要有五十位訂戶,否則出版商不會同意出版。而五十位訂戶對安徒生來說,也要一個一個地爭取。安徒生努力過,但最終沒有找到那麼多訂戶。於是,這部手稿就一直放在這家印刷所。後來,安徒生出名了,這部手稿當然就十分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