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創新機遇來源一:意外事件(1 / 3)

梅西公司的故事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端情況。但是事實上,這個故事中唯一不尋常的地方就是該公司的董事長有意識地做他正在做的事情。大多數管理者對自己的愚蠢渾然不知,仍然會按照梅西公司的處理方式行事。因此,要讓管理層接受意外的成功決非易事,它需要決心、具體的政策、麵對現實的意願以及足夠的謙遜來說“我們錯了”。

管理層不願意接受意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凡是能夠持續相當長時間的事物,就一定是“正常的”而且是“永恒的”。因此,任何與我們所認定的所謂自然法則相抵觸的事物,必將被視為不合理、不健康,而且顯然是反常的現象。

這解釋了1970年左右,美國某家主要的鋼鐵公司拒絕“迷你鋼鐵廠”(關於“迷你鋼鐵廠”,請見第4章。)的原因。管理層知道,他們的鋼廠很快就會被淘汰,但是如果要使它現代化,則需要投入天文數字般的資金。而且他們也知道自己根本無法獲得這筆資金。因此,隻有新型的“迷你鋼鐵廠”才是合理的解決之道。

幾乎是在意外的情況下,該公司收購了這麼一個“迷你鋼鐵廠”。不久以後,它就開始迅速發展,並產生現金和利潤。該公司一些較年輕的人士於是建議,將手頭的投資基金用於再收購幾家“迷你鋼鐵廠”以及建造一些全新的“迷你鋼鐵廠”。這樣一來,在幾年內,這些“迷你鋼鐵廠”將以高科技含量、低人工成本和明確的目標客戶為基礎,給公司帶來數百萬噸的鋼產量。然而,最高管理層憤怒地否決了這項提議。實際上,在後來幾年內,所有參與這項提議的相關人士都陸續遭到了解雇。“一體化煉鋼工序是唯一正確的程序,”最高管理層聲稱,“其他東西都是騙人的把戲,是一時的狂熱、不健康的現象,而且不會持久。”不用說,十年後,美國鋼鐵工業裏,唯一仍然健康發展且相當繁榮的就是“迷你鋼鐵廠”。

對於一個為一體化煉鋼工序的完善付出畢生精力的人、一個以大型鋼鐵廠為家的人、一個可能身為鋼鐵工人後代的人(許多美國鋼鐵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都屬於這種情況)而言,“大型鋼鐵廠”以外的任何東西都是詭異而陌生的,更確切地說,就是一種威脅。要在這種“敵對狀態”之下,發現自己的最佳機遇,著實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

無論機構的規模是大還是小,是公共服務機構還是企業,大多數機構中的高層管理人員,通常都是在某一個職能或某個領域成長起來的人才。對於他們而言,那裏才是使他們感到最為得心應手的地方。例如,當我與梅西公司的董事長交談時得知,在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中,除了一位人事副總裁之外,其他人都是從時裝產品采購開始幹起的,並憑借自己在這方麵的表現掙得今天的地位。對於這些人而言,家電產品和他們不相幹。

梅西公司的故事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端情況。但是事實上,這個故事中唯一不尋常的地方就是該公司的董事長有意識地做他正在做的事情。大多數管理者對自己的愚蠢渾然不知,仍然會按照梅西公司的處理方式行事。因此,要讓管理層接受意外的成功決非易事,它需要決心、具體的政策、麵對現實的意願以及足夠的謙遜來說“我們錯了”。

管理層不願意接受意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凡是能夠持續相當長時間的事物,就一定是“正常的”而且是“永恒的”。因此,任何與我們所認定的所謂自然法則相抵觸的事物,必將被視為不合理、不健康,而且顯然是反常的現象。

這解釋了1970年左右,美國某家主要的鋼鐵公司拒絕“迷你鋼鐵廠”(關於“迷你鋼鐵廠”,請見第4章。)的原因。管理層知道,他們的鋼廠很快就會被淘汰,但是如果要使它現代化,則需要投入天文數字般的資金。而且他們也知道自己根本無法獲得這筆資金。因此,隻有新型的“迷你鋼鐵廠”才是合理的解決之道。

幾乎是在意外的情況下,該公司收購了這麼一個“迷你鋼鐵廠”。不久以後,它就開始迅速發展,並產生現金和利潤。該公司一些較年輕的人士於是建議,將手頭的投資基金用於再收購幾家“迷你鋼鐵廠”以及建造一些全新的“迷你鋼鐵廠”。這樣一來,在幾年內,這些“迷你鋼鐵廠”將以高科技含量、低人工成本和明確的目標客戶為基礎,給公司帶來數百萬噸的鋼產量。然而,最高管理層憤怒地否決了這項提議。實際上,在後來幾年內,所有參與這項提議的相關人士都陸續遭到了解雇。“一體化煉鋼工序是唯一正確的程序,”最高管理層聲稱,“其他東西都是騙人的把戲,是一時的狂熱、不健康的現象,而且不會持久。”不用說,十年後,美國鋼鐵工業裏,唯一仍然健康發展且相當繁榮的就是“迷你鋼鐵廠”。

對於一個為一體化煉鋼工序的完善付出畢生精力的人、一個以大型鋼鐵廠為家的人、一個可能身為鋼鐵工人後代的人(許多美國鋼鐵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都屬於這種情況)而言,“大型鋼鐵廠”以外的任何東西都是詭異而陌生的,更確切地說,就是一種威脅。要在這種“敵對狀態”之下,發現自己的最佳機遇,著實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

無論機構的規模是大還是小,是公共服務機構還是企業,大多數機構中的高層管理人員,通常都是在某一個職能或某個領域成長起來的人才。對於他們而言,那裏才是使他們感到最為得心應手的地方。例如,當我與梅西公司的董事長交談時得知,在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中,除了一位人事副總裁之外,其他人都是從時裝產品采購開始幹起的,並憑借自己在這方麵的表現掙得今天的地位。對於這些人而言,家電產品和他們不相幹。

意外的成功有時是相當令人煩惱的。有一家公司,整天煞費苦心地改進和完善一項老產品,這項產品多年以來,一直是該公司的“旗艦”產品,象征著公司的“品質”。與此同時,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公司當局又同意對一個又老又舊、麵臨淘汰且“質量低劣”的產品進行改進,公司內人人都知道這樣做毫無意義。該公司之所以這樣做,隻是因為公司的某個銷售高手從中遊說,或因為公司某個關係良好的客戶提出了這麼一個要求,使公司當局不便拒絕。但是沒有人看好它的銷售,事實上,根本沒有人想推銷這種產品。結果這個萬人嫌的產品卻輕而易舉地贏得了市場,甚至還超過了“係出名門”、“品質卓越”的產品的預期銷售額。難怪每個人都感到吃驚,並且認為這一成功是“不速之客”(這個詞我已經不止一次聽說過)。每個人的反應很可能與梅西公司董事長在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家電產品超過自己所鍾愛的時裝時的反應完全一樣,因為時裝才是他投入自己全部工作和畢生精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