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許多人為他付出過很多。而現在的孩子幾乎成了家裏的中心,時間一長,許多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而這樣下去會使他們缺少愛心,缺少責任感。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我認為做人才是第一重要的事。

言傳身教像春雨潤物,浸透到孩子的心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夫妻之間的行為對孩子也有較大影響,所以即便是夫妻之間,也不要吝嗇說一句“謝謝”。

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蠻橫、缺乏愛心,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隻知道享受,不懂得給予。

有一位學生,家庭比較困難,母親是殘疾人,常常生病,常年吃藥,隻能靠父親幹苦力勉強維持生計。由於中年得子,對孩子比較寵愛,可孩子並不能設身處地地為父母著想,穿著講究,不讓自己的母親在學校門口做生意,如果要做,就不能向別人介紹自己,更不能在校門口和他說話。有一次,這位學生的媽媽為他買了一雙兩百多元錢的鞋,可他居然嫌便宜,把鞋送給了同學,還每天跟父母鬧,吵著要重買。

做家長的竭盡所有,用愛和物質為孩子鋪設錦繡前程,但是由於我們在引導上的失誤,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自私、怯懦、狹隘與麻木也隨之滋生,麵對任何事情,他們不再有心靈的感動。

現在的不少孩子在生活小事中,往往會表現出自私的苗頭,而他們的父母對這些小“自私鬼”,多半報以寬容的一笑。那一笑就是說,誰讓他是自己的孩子呢?麵對這種情況,孩子們怎能走出自私的陰影,學會從小主動地付出自己的愛呢?

事實上,很多家長無私地付出了愛,可得到的卻是親骨肉的冷漠或者背叛,怎麼不讓人焦急和傷心?有的父母自己勸慰自己,孩子不聽話,可能是他長大了,學會獨立思考了。可事實上,孩子的一些不聽話的行為,隻是反映了他們更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而已。

為此,父母要做的就是讓你的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們也從父母的角度想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關心人、體貼人,並讓朋友、家人感受到這種關心。

在此,我想提醒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你們在為培養孩子的智商努力時,也要注重他們情商的培養,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愛與被愛,學會愛與同情。←思←兔←網←

行文至此,本該打住,可突然想起 2008年11月27日的事。

女兒依依依然是快快樂樂地放學回家,然後吃飯、看電視、看書。在要上床休息時,她收到了一條短信,看過短信,她迅速地拿起床頭的日曆牌:“啊,老爸,抱歉,我都忙忘了,感恩節快樂!”現在製作禮物( 此前,她送我的禮物大都是她自己製作的 )來不及了,她拿了一個香蕉剝開恭恭敬敬地遞到我麵前,我無限幸福地把孩子攬在了懷裏……

願天下所有的家長,都能擁有這樣的幸福。

本書下載於炫^浪TXT小說,如需更多好書,請訪問:ncs.xvna.com

嚴禁附件中包含其他網站的廣告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矮番薯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