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序言快要結束了。這裏麵充斥了讓人痛恨的自以為是,與一個年輕人不知深淺的狂妄。但是,如果你拋棄掉這些表麵的不適應,你應該可以看到,這裏麵充滿了海明威初學寫作時的認真與堅定。你也應該會依稀看到46年之後的我的樣子,那時候我已經蒼老,眼睛應該沒有失明,可能也拄著拐杖,可能狂妄之氣已經淡去,但是肯定依然嚴肅與認真,依然堅信偉大的思想與靈魂。那時候,我也會緩緩地講道:“其實我的樣子,在2001年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已經盡顯出來,那是我的第一本書,那時候我是多麼的年輕……”

最後,我想引用歌德的一句話:閱讀是讀者與作者間的一次合謀。書已經翻開,你已經邊緣性地進入了這場陰謀,除了主動乃至假作愉快地參與,似乎別無選擇……

一條人文主義狗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李敖又露麵了,甚至比30年前更風光。他在接受楊瀾訪問時,依舊毫不掩飾地說:“我隻看漂亮的女人。”他在指點台灣總統候選人時,依舊是嘴不留情,挖苦對手身上的每一個器官。他那麼爽朗的笑聲依舊存在著,他的臉似乎也還年輕。但是,這一切已經無法激起我任何感覺了。我驚恐地望著電視上的他和生活中的我自己,是他在衰老還是我在衰老是他已經喪失了魅力還是我已經不可避免地滑人平庸

我仍舊清晰地記得,16歲的我第一次讀到《十三年和十三月》時的無法抑製的激動。這已經是90年代,距離李敖的文章寫作日期是29年。在文章中,這是一個年輕得如此徹底的年輕人。他說喜歡那些激進作家的鋒利,以及那股表現鋒利的激情。他說苟能使整個國家年輕活潑到處是朝氣,其中有一些青年發幾句狂言,道幾句壯語,做一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傻事,這又算得了什麼。他說不管流彈和棒子怎麼多,他還是要走上前去。他引用了一位印度青年詩人的詩句來自勉:“你已經吞下不少苦藥,請再勇敢地喝下這杯毒酒吧!”他接著把自己比喻成一個賣藥遊方的孤客,走到晦暗的十字街頭,他打開背囊,當眾吞下不少苦藥。那些觀眾說:“恐怕藥太苦了。”他卻回答:“怕什麼呢我吃給你看!我還有一杯毒酒!”這一年李敖27歲,他上過了大學,當過了兵,他在日月潭邊租的狹窄的“四席小屋”中過著貧困不堪的生活,但是他依舊笑著,懷抱著對於中國社會弊病深深的憂慮和對於個人未來生活的憧憬。他覺得,他還年輕,還是衝一衝吧,為了社會更為了自己。於是他開始給《文星》寫稿。《老年人和棒子》、《十三年和十三月》……激情與才情已被壓抑得太久的李傲憑借著年輕特有的銳氣,痛快淋漓地釋放了。讀此時李敖的文字,你不是在那裏與曆史交流,也不是與那些龐雜的知識交流,你是在與一顆活生生的心靈交流,它堅強有力甚至肆無忌憚地跳動著。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1992年,李敖已經57歲的高齡,但我與他相逢時,是一顆還未遭遇激情的16歲的心靈與一顆正在年輕的27歲的心靈的相逢,李敖激起了我們最共同的感想。這是很多人讀李敖的感受。李敖說《十三年和十三月》是他收到讀者來信最多的一篇文章。“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小朋友,窮得站在書攤旁邊看完它;一位高一肄業的少年人,在金門戰地裏看完它;一位匿名的中學生,‘激動得連午飯都吃不下’,‘含著淚水,又看了一遍’;一位台大醫學院四年級學生,看過後‘激動得整夜不能眠’……”真正感動人的,從來不是思想,而是年輕的勇氣。李敖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思想,他隻是以一個27歲的青年的身份在說話,他毫不掩飾他的感慨,他的憤怒,他的欲望,他的痛苦,和身處困境中卻毫不動搖的勇敢……這一切正觸動了所有年輕心靈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