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我們赤身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現在的自己?巴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他說得多好!我想說,我們其實是啄飲著“愛”長大的啊!僅僅懂得被動地領受愛,證明你還遠未長大;能夠被這愛深深感動,證明你已擺脫了那個幼稚的自我;而把這愛理解為一種偉大的賜予,並努力去回報這愛,證明你已走向真正的成熟。
所以,我願意給我深愛的人們一個提醒:請認真學好“感恩”這門必修課,因為感恩的過程就是心靈提純的過程。懂得感恩,你就能擁有幸福,並讓愛你的人感到幸福;懂得感恩,你就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機會”就願意與你牽手;懂得感恩,你就能“有勇氣做我自己”,你的生命之樹就容易結出成功的果實。
願你和我一樣愛上那首《感恩的心》,不管心空是陰是晴,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第14節創造月亮
唐傳奇當中,有這麼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裏,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裏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歎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歎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夠作出如許想象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晦朔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遂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般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的詩意盎然,但今天的手卻是絕難伸進昨天——我夠不著浴著清輝的自己。這座城市裏有一個冷飲館,叫“避風塘”。
我路過了它,卻又踅回來,鑽進去消磨掉了一個寂寥的下午。賺去我這整個下午的,是它的一句廣告詞:“一個可以……發呆的地方。”灰暗的心,不發呆又能怎樣?
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的口拒絕,苦口的藥,也聰明地穿起討好人的糖衣。苦,攻不破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的心了。
而我們的心,是那樣容易失守。苦在我們的心裏奔突,如魚得水。
可以訴人的苦少而又少,難以訴人、羞於訴人的苦多而又多。憂與隱憂不由分說地搶占了我們的眉頭和心頭。夜來,隻有枕頭知道懷揣了心事的人是怎樣輾轉難眠。世界陡然縮小,小到隻剩下了你和你的煩惱。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裏,無可逃遁。這時候,月亮在哪裏?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想沒想過,剪個紙的月亮給自己照明?
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喟歎,習慣呼救,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贖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兒被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裏,她不停地唱著一段段“樣板戲”,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裏唱。她終於幸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裏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人的生命曆程,說到底是心理曆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的陰翳,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裏。
第15節最後的寶貝
你有沒有看見過抱著玩具入睡的孩子?不管他抱在懷中的是什麼東西——毛毛熊、塑料鹿、小木槌,甚至一個風箏拐——那一定是他此刻的最愛。他舍不下它。他擔心如果不攜它入夢,它會趁著他眠去的當兒,突然生出翼翅突地飛掉,從此再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