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第一輯創造月亮(5)(2 / 3)

我們返身上車,拿上自己帶的可口零食,開封的沒開封的,一股腦兒地送給了伍加一家。

第二天,我們從林芝返回拉薩。剛一上路,大家就開始念叨伍加一家。我們粗略計算了一下,他們要到大昭寺,起碼還要走兩個月的時間。有人說:“真想帶那小哥倆一程呀!隻要他們肯上車,中午他們就可以到八角街吃午飯了。”有人反駁道:“快省著你那點兒好心吧!知道嗎?你那是在害人家呀!人家整整走了十個月了,少不了饑啃草根渴咽雪的,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了,你卻想讓人家前功盡棄!”有人感歎說:“伍加他們真是想不開,幹嘛非要這麼折磨自己呀?信徒要是虔誠到這個份上,就顯得太愚昧了。”

有人立刻嗤笑道:“你嘲笑人家,人家還嘲笑你呢!人家伍加會想:瞧這一夥子人多可憐,連信徒的快樂都不懂,啥艱辛都不願意付出,借著幾個車軲轆東跑西顛,算啥本事!靠這樣的手段去神聖的大昭寺朝拜——哼,恥辱!”

“快看!伍加他們!”

我們立刻停止了議論,齊刷刷趴到車子的左側窗上。我們看見,在綢緞一樣的尼羊河畔,在一片開著燦黃小花的草地上,支起了一個粉藍色條紋的帳篷,伍加一家就在那帳篷裏歇腳……今天,就在我坐在電腦桌前敲這篇文章的時候,伍加一家該正在趕路吧?他們過了經幡飄飛的米拉山口了沒有?兩個孩子還好嗎?想著這些難以索解的問題,心口竟微微痛起來。

第22節快樂玄機

在布達拉宮買門票的時候,我們每人獲贈一條哈達。大家把哈達掛在脖子上,問導遊該把哈達獻到哪裏。導遊說,過一會兒上到紅宮和白宮的時候,大家可以隨意把哈達敬獻給任何一尊佛像。

藍天在我們的頭頂,藍得有些失真。偶有白雲飄過,就有人急喚同伴:“快給我拍一張!拍上這朵白雲!”

我們走到一堆刻著文字的石頭麵前,看到旁邊的樹上掛著幾條哈達,便問導遊這是怎麼回事。導遊告訴我們說:“這些石頭叫做瑪尼石,是朝拜者們從遙遠的地方一塊塊搬來的。”有人被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苦搬運石頭的舉動感動,當即從脖子上摘下哈達,用一個活結係在了瑪尼石邊的樹上。

轉過一個彎子,我聽到了一陣特別嘹亮的歌聲,是無伴奏的女聲合唱,高亢得仿佛鑽到了雲彩尖上。便忍不住猜想:難道布達拉宮也像別的旅遊景點那樣舉辦民俗活動,用地方風情歌舞吸引遊客?

喘息著爬到最高處,感覺腳下的路麵突然變得好光滑。“喲,這裏怎麼會是水磨石的地麵?”有人向導遊發問。導遊笑起來,說:“你再好好看看,這跟你們那裏的水磨石地麵是一樣的嗎?”

我們便一起彎下腰仔細勘察,結果發現,這裏的“水磨石”是可以刮下土渣的。導遊解釋說:“這叫阿嘎土,是我們西藏特有的。你們可能會問,土做的地麵怎麼可能這麼硬、這麼亮?告訴你們,那是因為捶得久的緣故。捶地麵是個很辛苦的差事,也是個很光榮的差事。布達拉宮的地麵就是信徒們一下下捶出來的。”

這時候,我又聽到了那無比美妙的女聲合唱。燦爛的高音,近在咫尺,直搗耳鼓。

我聽不懂那歌詞,但約略可以斷定那是飽含快樂的。跳蕩的音符,陽光般掠過了我,又雨絲般浸潤了我。“大概,這是傾訴愛與被愛的歡樂的歌子吧?”這樣想著,由不得在心裏默記了那旋律,時間不長,竟可以斷斷續續地跟著哼唱了。

到了紅宮和白宮,大家紛紛將脖子上的哈達獻給了最能打動自己的佛像或最能觸動自己的靈塔,隻有我的脖子上依然掛著那條哈達。

從最後一個靈塔殿出來,我又被那歌聲撞個滿懷。終於忍不住問導遊:“這是誰在唱歌呀?這麼好聽!”導遊走到殿堂廊柱前,掀開遮擋視線的墨色網罩,用手指著一個方向說:“你看,那個金頂正在維修,為了不掃參觀者的興,就給遮擋起來了。現在,金頂修得差不多了,開始捶地麵了,那歌就是那些捶地麵的人們唱的。她們都是虔誠的信徒,能被選來捶神聖的金頂地麵,這是她們今生最大的榮耀。所以,她們就邊勞動,邊快樂地唱歌。”

原來,那是在勞動中唱的歌!長這麼大,我從來沒有見過勞動中的人有這麼欣悅、這麼歡暢!想來,那搬著沉重的瑪尼石前來朝拜的人也是會在遙迢寂寞的路上唱歌的吧?因為佛在心裏,因為佛在旁側,所以一切的辛勞都可以被解讀為幸福!一時間,我這個終日在工作中苦熬苦掙的人被這頓然的領悟溫柔地包圍。我摘下脖子上的哈達,把它係在了朝向金頂方向的廊柱上,又舉起相機,為在金頂上幸福勞作的人們拍了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