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2 / 2)

上次有同學問,打坐一閉起眼睛來,前麵有許多幻境,這些幻境哪裏來?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引發的。本來是眼神經疲勞所變化出來的,再配合下意識,就以為這個是鬼神,那個是魔。其實哪裏有魔!魔也是你自己造的,都是自己習氣所變化,這個道理要認清楚。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之一:

此中分三,隨順聲聞弟子所有一切智相,隨順菩薩所有道相智相,一切相智不共相。初者謂以慧觀察有漏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之別相,及觀察無常苦空我皆真實空之共相,安住正念,即四念住,其自性謂緣身受心法四事,各修別共二相。念慧隨一之入道現觀,為入四諦之取舍而修也。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善已生令增長,未生令生之四正斷。

這段告訴我們修行初步,第一要觀空,觀無常、苦、空、無我。先從小乘的四諦上修,但是任何修行皆離不開四念住(見三十七道品)。

這裏最重要的地方在這一段最後: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不善就是惡業,我們要仔細檢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習氣裏有壞的念頭,必須自己能截得斷,這是修行的初步,這也就是行願。還沒有生起的壞念頭,要防止它生出來,這句話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這句話都會發抖,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平常沒有壞心眼,那是因為它還沒有發出來。即使最善、最好的人,在好極了的時候,也會起很壞的壞心眼,自己都檢查不出來,這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看過去宋、明理學家的資料,在做善事的時候,同時也做了很大的壞事,自己做了都不知道。所以行善培養功德,要最高的般若智慧,不是那麼簡單。有時你覺得自己很嚴肅、很端正,實際上天天在做壞事。行願就有這樣難!任何人一點主觀的知識,一點點學問,自認為是對的,但以根本智一照,往往有最大的壞念。所以,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是最難的。

善已生令增長,未生令生。我們以心理學的立場檢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個真正嚴格檢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至善,多數不過是糊裏糊塗過日子而已。不要說行為中有善事,連至善的念頭都沒有起來過。你說,我在念佛啊!那是無心念,一邊念佛,一邊六根還到處亂動。即使你能念佛念到專一,那隻能說是修持法門而已,並沒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資糧,有這樣嚴格。所以大家隨便講禪宗,什麼宗,一分功德沒有升起,你想進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轉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會跳進一步,這是很呆板的。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這麼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進步,善根沒有起來,善功德根本沒有培養過,如何進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長,自己檢查出來自己真有某一點善業,已經生根發芽了,要使它增長;至於還沒有生起的,未生令生。上麵所說的這些是四正斷,三十七道品中稱四正勤,也就是我們必須努力去修持的行為。

這一段通通講三十七道品,來不及多講,自己要仔細研究。

初聚立於資糧道,次四聚立於暖等四加行位,聖道支立為見道,菩提分立為修道。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要修行,顯教所講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這就是行門,自己要隨時嚴格地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這個具備了,才是學佛的基本。初步聚立於資糧道,你的修行本錢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為,馬馬虎虎過去了,沒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在做,資糧道就不夠。換句話說,你要修行,要證道,你的資本也就沒有!這與做生意一樣,沒本錢談什麼?再說,你修行離不開善行這個資糧道,立了資糧道以後,才談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證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進一步就會悟道——聖道支立為見道,見性根本之道,所謂明心見性是見道,見道以後修道——菩提分立為修道,最後大徹大悟。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個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沒有建立,一來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認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參禪打坐,這樣枉然浪費一輩子的人太多了。自己並不檢查自己,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