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1 / 2)

想,也不叫作人了,你不理這個思想就是了。這時我們不是知道這個思想來來往往嘛?你那個知道思想來來往往的那個,沒有被思想擾亂,那個是清淨的,沒有被思想、煩惱騙走,還求個什麼呢?佛者覺也,你已經知道了自己有思想,這不是覺嗎?

楞嚴經上說,我們的思想煩惱是客塵煩惱,如過客一樣來來去去,你這個主人家,知道客人來來往往,不過當主人的不去殷勤招待,客人來了,不歡迎;客人走了,也不送。他愛來就來,愛走就走,讓它自然,思想慢慢地會疲勞,懶得動了,你這主人家的那個正覺不要睡覺,看住它,如果你睡著了,客人就在裏頭翻天覆地了。這是第二秒鍾。

第一秒鍾腿一盤很清淨,第二秒鍾就曉得思想來了,現在告訴我們,用正覺看住它。

第三秒鍾,煩惱來了,本來你是看住它,後來思想來跟你搗蛋,在那裏“剪不斷,理還亂”,但是你不要去剪,不要去理,它自然就疏了下來。第三秒鍾的煩惱就是感覺來了,那裏發脹,這裏發痛,酸痛脹麻癢冷熱都會發生,隻要我們一靜,這些現象都會來的。你打起坐來有這些現象,就是氣脈初步的動。換言之,當你靜下來時,不管好的或壞的感覺出現,都是因為心裏比較靜,氣機的反應來了的緣故。

這個第三步的感受來了,怎麼辦呢?還是第一個道理,隻要看住它,這個地方就要忍了。我年輕時,初學打坐,盤著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師告訴我:忍耐一點,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業力。既然可以消業,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後,再盤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為好勝,怕難為情,就硬熬。後來為了降服這兩條腿,住在一個廟子裏,一個人關在藏經樓閣上練腿,那也是煉心,盤起腿來硬熬,心裏求菩薩幫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連這個腿都降服不了,還降服其心?幾天以後,本來痛苦得身子都彎下去了,忽然,卡塔一聲,腿軟了下來,兩腿貼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麵想到,閣樓上那人,整天都沒聽見他敲引磬差人送飯,該不會出問題了吧?就在下麵喊,我因舒服極了,根本不想回答,這下可把和尚嚇著了,趕緊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裏好端端的,隻是不答話,原來在打坐。

這說明了什麼?酸痛脹麻冷熱,也是生命本能發動的一種,有一點反應就有一點影子,不管好反應或壞反應,你那個正覺看住它,千萬不要加上現在的知識,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導氣脈向命根走啦,什麼督脈通啦,一引導就完了,不但達不到氣脈通,甚至引出各種毛病來(尤其是女性,千萬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導反而不能成功。

有沒有氣脈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礎就打好了,是有氣脈這回事。不過要無心於氣脈,無心於四大,四大皆空了,氣脈就成功了。成功以後,祛病延年是尋常事,不算稀奇,返老還童大概也不難吧!

南懷瑾全集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俠客中國 南懷瑾全集 張載製書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第二十七講

內容提要

一知與色身

一知與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觀、所緣

假想產生的魔境

守著靈明清淨

不守靈明清淨

任脈的變化

今天推開資料來做實際的結論。

上次提到我們剛上坐時,兩條腿一盤好,第一念之間,沒有特別刻意去做功夫,比較清淨的這個階段。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來講:一部分是知覺的,一部分是感覺的。

知覺的狀態偏向於精神、思想;感覺的狀態則偏向於身體。

上次在五蘊方麵,已經作了一個大概的說明。後來有位同學提出異議,他說,老師,您平常不是講,知道的這一個“知”是毛病,是無明嗎?現在在定中,假定還有這一知,這一知不也是最大的毛病嗎?

上次我曾說過,知道自己在散亂、在昏沉的那一知,不屬於散亂,也不是屬於昏沉,要保持著那一知。現在這位同學提出來:知道自己散亂、知道自己清淨的那一知,應該屬於不究竟,比如心經上不是說無智亦無得嗎?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對,這一知的確是一個問題。拿現實來研究,比如我們不管有修持或無修持,我們現在這一知很清爽,或坐在那裏得定。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這個生命還存在,禸體還沒有毀壞,腦神經還健康,所以才可能有清楚的這一知。假定我們的腦神經毀壞了,這一知還存不存在呢?如果說我們死亡了,或者腦神經毀壞了,這一知跟著腦神經的死亡而死亡,那麼我們說了一輩子的佛法,不是自欺了一輩子嗎?那又何必去做這麼一個功夫呢?把一生的時間、精力都投資進去,結果是沒有用的。

假如說,我們的腦神經或身體死亡以後,這一知另有超脫的境界,那麼可以討論這個問題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需要拿佛學、禪學的道理作解釋,那些解釋太虛玄。你說,你死後一定到那裏,別人可以不接受你這句話,因為你現在是活著講的。死後究竟如何解脫呢?那麼你說,到時候你證明給我們看,但是你給我們證明,我們又看不見,你已經死了,我們又無法找你,那麼這個證明如何辦呢?這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