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3 / 3)

四、產業鏈定位悲劇

赤摞裸的事實證明我們已經失敗了,因為我們被定位在價值最低的製造業環節,而這個製造業環節的特征就是耗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力。而6大軟環節,既不剝削勞動,又不浪費資源,更不破壞環境,卻能創造出9倍的價值。大學生在這6大環節當中才能有學有所用,才能替國家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以我國製造業而言,2006年,還有可能達到5%的淨利潤回報。2007年呢?2%左右吧。2008年呢?可能是負的吧。我們製造業的問題不是我們不勤勞,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就定位在整條產業鏈結構中最沒有價值的那部分。◇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第9節:識破產業鏈陰謀-悲情(5)

你認為我們中國還有廉價勞動力優勢嗎?過去,你可以這麼想,但是今天你一旦讀完這篇文章,就不會這麼想了。因為勞動力的優勢對個別工廠而言可能是優勢,但是,在整條產業鏈的競爭下,我們毫無優勢。我再以芭比娃娃為例,一個芭比娃娃的整個產值是10美元,而製造業的勞動成本,隻占1美元的25%,也就是說,整條產業鏈是10美元,而勞動成本隻占25美分。勞動力所占的比例太少了,因此想依靠中國廉價勞動力而走出國門的企業都必將失敗。

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兩個企業,一個是TCL,一個是明基(BenQ)。TCL和明基都提出來要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和國外的品牌、技術要走出去。

對於這兩家企業的發展戰略,我的觀點就是:你一定會失敗。大家知道我講話比較絕對,類似"你有可能會成功"這種模棱兩可的話我從來不講。具體來說,像TCL李東生收購了阿卡特爾以及法國的湯普森,明基收購了西門子的移動業務。阿卡特爾也好,湯普森也好,西門子也好,不都是國際名牌嗎?不都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嗎?既有品牌又有技術,再配合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哪有失敗的可能?

但是,今天大家讀完我對產業鏈的分析之後就不應該這麼想,讀者應該和我一樣批評他們一定會失敗。為什麼?因為勞動優勢隻是1塊錢的25%,而在10塊錢裏,隻占了2毛5分錢的勞動成本優勢根本沒用。一兩年之後,兩家公司的合資業務轟然倒塌,根本走不出去。我可以很清楚地跟大家說,今天中國企業所麵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國企和民企哪個更有效率的問題,而是在這種國際產業鏈分工之下,如果國企和民企不能奮起直追的話,有可能雙雙被淘汰,事情就是如此之嚴峻!

第10節:識破產業鏈陰謀-陰謀(1)

第二節 陰謀

一、產業鏈陰謀與二元經濟的成形

產業鏈陰謀下的中國企業就是在夾縫中苦苦掙紮。但是另外一方麵,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卻極快,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我國這十餘年來的經濟發展的思維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說,地方政府以推動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評的"以GDP為綱"的理念)拉動了中國經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