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投入,擴產之後的維護成本會逼著代工工廠不敢減產。簽單的時候,外商隻給一個邊際的毛利率,根本不考慮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而實際上,真正的好戲還要等到第三年,按照我們代工工廠的慣性思維,B廠會擴產到4 000萬的產能,C廠會擴產到3 000萬的產能,而A廠因為代工業的固有問題,還會維持5 000萬的產能。現在美泰可以跟三家工廠攤牌:現在,你們三家的產能總共是1.2億元,而我手中隻有1億元的訂單,我隻需要你們當中的任意兩家就足夠了,有一家今年很可能要出局。然後引入網上同時報價的辦法(這正是現在的做法),讓三家在短時間內同時獨立報價。結果一目了然,很有可能B廠和C廠開出的價格僅有成本價,而A廠甚至報出一個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因為不開工就隻能虧錢,而開工還能少虧一點。而且在這種國際產業分工的格局下,中國代工工廠隻能忍氣吞聲、任打任罵。在這種背景下,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泰將責任推向中國代工工廠時,中國老板隻有自殺以明誌了。
更為可悲的是,即便是在中國企業最擅長的產品製造環節,也正麵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宏觀調控的壓力、彙率的上升、《勞動合同法》的不適當推出以及通貨膨脹的壓力。此外,產品質量問題頻繁引發國際貿易糾紛,印度、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也參與了產品製造環節的競爭。這些問題正逐步使得"中國製造"的利潤率日見微薄,"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全球暢銷的背後,隱藏著全麵崩盤的危機。在這種壓力之下,目前廣東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業幾乎達到30%,而江浙兩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業也達到20%。這種現象是暫時的經濟周期性問題嗎?如果不是的話,按照這種趨勢走下去,到了2008年年底,某些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業是否會達到50%?如果這一切發生了,那麼,中國社會就會釋放出幾千萬的失業人口,再加上依靠他們生活的親屬,受影響的總人口大約上億人,也就是說,中國將有上億人的生活問題立刻顯現出來。這些後續性的危機值得我們思考。
第22節:識破產業鏈陰謀-曙光(1)
第三節 曙光
一、中國企業的戰略出路--產業鏈高效整合
麵對重重危機,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裏呢?我想通過一個簡單例子--西班牙的颯拉(Zara),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係統地解答這一問題。颯拉的成功,就在於整條產業鏈"6 1"的高效整合。而我國服裝製造業有沒有"6 1"的產業鏈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分屬於不同的企業,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整合。什麼叫做高效整合?簡單來講,我國服裝業者走完整條"6 1"的流程需要180天,而颯拉走完整個流程隻需要12天。也就是說,它們整條產業鏈的整合速度是我國服裝業者的15倍。
這種高效整合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是節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舉例而言,一件衣服庫存12天的成本比庫存180天的成本起碼節省了90%以上。而颯拉85%的生產都在歐洲,由於颯拉大部分的銷售也都在歐洲,因此在歐洲生產可以提高速度。但是讀者可能會問我,他們在歐洲生產勞動成本不是很高嗎?如果讀者還記得我前麵談的TCL和明基想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和國外品牌走出去的失敗戰略嗎?其實,勞動成本隻占了整條產業鏈的2.5%,而這正是颯拉選擇在歐洲生產的原因--勞動成本在整條產業鏈中不重要。而真正能節省成本的方式就在於產業鏈的高效整合,這是我所提出的現代意義的成本控製新思維。
颯拉怎麼做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呢?我想簡單談一談"6 1"的幾個環節,包括倉儲運輸,終端零售和產品設計。首先談談倉儲運輸。颯拉為了加快運輸的速度,他們在物流基地挖了200公裏的地下隧道,用高壓空氣運輸,速度奇快無比。此外,為了加快運輸速度,他們用飛機而不是輪船從西班牙將成品運送到上海或香港,雖然飛機運費很高,但是高效整合更重要,總成本還是降低了。
再談一下終端零售。颯拉有意的減少需求量最大的中號衣服,故意弄成供不應求。因為他們發現當婦女同胞想買中號衣服而買不到的時候,他們心中那種極度的挫敗感讓他們下禮拜還會來。這樣,不但加快了周轉率,同時吸引了更多的顧客。
第23節:識破產業鏈陰謀-曙光(2)
此外,颯拉的產品設計的思路也是一絕。他們首先放棄了自主創新,而代之以"市場快速反應"的思路。我對這點特別推崇,因為要放棄大家都認同的自主創新,那就是一個最大的創新。那麼,它們怎麼做市場的快速反應者呢?我舉個例子,為什麼婦女同胞總認為衣櫥裏少了一件衣服?肯定是她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類型的衣服,如果她們知道的話,他們就會去買了,衣櫥裏就不會缺少一件衣服了。如果消費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衣服,企業搞自主創新的產品能討好這些消費者嗎?顯然不行。因此,什麼才是最好的策略呢?那就是做市場的快速反應者,怎麼做呢?首先想一想,能賣掉的衣服肯定是消費者喜歡的衣服。假設它們一共向市場推出了100件衣服,前天賣了12件,昨天賣了6件,今天賣了7件,他們就根據這三天賣掉衣服的共性來設計衣服,根據趨勢變化稍作修改,而不要創新。這樣不但大幅縮減了產品設計的速度,而且可以在市場需求還沒變化之前迅速推向市場,抓住市場脈動。他們設計的衣服幾天可以推向市場呢?12天。這麼短的時間當然可以抓住市場脈動。這12天的速度就是產業鏈高效整合的結果,如果我們的速度是180天,那就根本不可能當市場的快速反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