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很多人似乎預測,這種業餘愛好般的買賣注定不會成功,不諳世故的我不會有經營才幹,然而這預測落了空。老實說,連自己都不覺得自己有經營才幹,隻不過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拚命努力。勤勉、耐勞、不惜體力,從前也罷現在也罷,都是我僅有的可取之處。倘若比作馬匹,我恐怕不是專事比賽的賽馬,而更接近於從事雜役的駑馬。我本是工薪階層家庭出身的孩子,對做生意可謂知之甚少,不過太太卻是商家出身,她身上那種類似悟性的東西幫了大忙。任憑我多麼優秀,僅靠一介駑馬,也注定一事無成。

工作很是艱苦。清晨就開始幹活,一直得幹到深夜,累得筋疲力盡。也曾遭遇種種嚴峻的局麵,也曾抱頭苦⊥

我專心致誌地執筆寫作長篇小說。這一年的秋天,為了采集小說素材,去北海道旅行了約一個星期。這樣,在翌年四月之前,完成了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我已孤注一擲,因此使出了渾身解數。我甚至覺得連自己身上所無的解數也來了個總動員。這是一部遠比((且聽風吟))和《1973年的彈子球》篇幅長得多、輪廓宏大得多、故事性也強得多的作品。

當這部小說寫完時,我有了某種感觸,覺得找出了自己的小說風格。我深切體會到,可以隨心所欲伏案寫作而不必介意時間,每日集中精力寫故事,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又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我知道自己體內沉睡著未經挖掘的礦脈,也堅定了信念:“如此下去,日後我也能當好小說家。”於是乎,終於未發生“再在哪兒開個小店”之類的事。雖然如今我還常常萌生這樣的念頭,很想重操舊業,在哪兒開上一家小小的、舒適的店。

我記得,《尋羊冒險記》未能獲得當時追求所謂“主流文學”的《群像》編輯部青睞,而是飽受冷遇。我心目中的小說形態,在當時似乎相當異端,不知現在如何。讀者們卻熱情地歡迎這部作品,這是最令人欣悅的事情。我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小說家,這部作品乃是實質上的出發點。如若一邊經營店鋪,一邊繼續寫作類似《且聽風吟》和《1973年的彈子球》那樣訴求於感覺的文字,早晚有一天會山窮水盡,才思枯竭。

不過,剛剛成為專業小說家那會兒,我首先直麵的問題,卻是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我本是那種不予過問便要長肉的身體。由於每日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體重才控製在穩定狀態。過上了從早到晚伏案寫作的生活,體力逐漸下降,體重則有所增加。因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覺香煙便抽過了頭。那時候一天要抽六十支香煙,手指熏成了黃色,渾身上下都發散出煙味,怎麼說對身體也不好。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到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可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正式開始每天跑步,記得是寫完《尋羊冒險記》,稍微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跟決意當一名專業小說家大致相差不遠。

跑步有好幾個長處。首先是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