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賽道設在叫作“笸川流”的著名海岸線上,海中處處奇岩聳立,是個風光明媚的好地方,我們卻毫無優哉遊哉觀賞風景的餘裕。從村上市沿著海岸北上,到同山形縣的縣境附近,折返回頭,沿著同一賽道騎回來。途中雖然有幾處上下坡,卻不是令人頭腦一片空白的險峻坡道。我努力不去介意超越別人或是被別人超越,隻管將踏板的轉動保持在一定次數,調輕變速齒輪,讓雙腳實實在在地輪流蹬車。定時伸手去取水壺,簡單地補充水分。就這麼騎著騎著,原來騎自行車時的感覺複蘇了。這樣大概就沒問題了。於是在折返點掉頭後,我毅然將變速齒輪調大了,速度大增,後半程一下子超過了七個人。風不太強,我能猛踩踏板。如果是強風,我這種經驗膚淺的自行車手肯定意氣消沉。想讓強風成為朋友,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和相應的技巧。如若沒有風,就單純看腳力了。四十公裏,我以好於預想的速度騎完了,然後換上了令人懷念的跑步鞋,進入最後的長跑比賽。
因為得意忘形,在自行車比賽的後半程用力過度,進入長跑比賽後相當艱苦。在自行車比賽的最後一段節省體力,以保存餘力進入長跑賽段,本是常規做法。可我腦筋轉不過來,是以全力以赴的狀態一直闖進長跑比賽的。果不其然,兩腿不聽使喚了。腦子在下令“快跑”,腿部肌肉卻抗命不從。雖然在奔跑,卻幾乎沒有奔跑的感覺。
盡管多少存在差異,這卻是鐵人三項比賽中每次都會發生的現象。自行車比賽中野蠻地使用了一個多小時的肌肉,依然處於“營業狀態”,所以長跑所需的肌肉無法順利地開始工作。這種肌肉的軌道切換需要花些時間。最初的三公裏左右,兩條腿幾乎是閉鎖狀態,好容易才轉入“奔跑狀態”,跟平素相比,花費了更多的時間。我在三項比賽中最擅長跑步,在長跑比賽中輕而易舉就可超過三十來個人,可是這次不行了,隻超過了十至十五個人。在自行車比賽中被好些人超越了,這會兒總算做到了持平。長跑成績不太起眼,令人遺憾,不過強項和弱項的差距減小,整體成績變得平衡了,這或許說明我漸漸接近了鐵人三項選手的體質。這大約是可喜可賀的事吧。
在市民的聲援中,我奮力跑過村上市古老而美麗的街道,竭盡全力衝過了終點線。令人興奮的時光。盡管有過苦痛,有過意外,可一旦衝過終點,一切便一筆勾銷。鬆了一口氣,跟那位從自行車比賽開始就一直爭持不下、好幾度你超我趕的、號碼為三二九號的人微笑著握了手——辛苦啦。在最後階段我加快了節拍,還差一點點就要超越這個人了,可是差了三米沒能趕上。開跑後,鞋帶鬆開了,兩度停下來係鞋帶,損失了時間。要是沒發生這種情況,就肯定超過他了。當然,一切責任都在於比賽前沒有仔細檢查鞋帶的我。
不管怎樣,比賽結束了。可喜可賀,我衝過了設在村上市政廳前的終點線。既沒有溺水,又沒有爆胎,也沒被可惡的海蜇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