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僅止觀望的空間揭示活動使周圍世界的場所中立化為純粹的維度。上手的用具由尋視製訂了方向而具有位置整體性,而這種位置整體性以及諸位置都淪為隨便什麼物件的地點多重性。世內上手事物的空間性也隨著這種東西一道失去了因緣性質。世界失落了特有的周圍性質;周圍世界變成了自然世界。“世界”作為上手用具的整體經曆了空間化,成為隻還擺在手頭具有廣袤的物的聯絡。上手事物的合世界性異世界化了,而隻有以這種特具異世界化性質的方式揭示照麵的存在者,單質的自然空間才顯現出來。
對於在世的此在,先行給予的總是已經揭示了的空間—雖然這一揭示不是專題的揭示。然而,空間包含有某種東西的單純空間性存在的純粹可能性,而就這種可能性來看,空間就其本身來說首先卻還是掩蓋著的。空間本質上在一世界之中顯示自身。這還不決定空間的存在方式。空間無須具有某種其本身具有空間性的上手事物或現成事物的存在方式。空間的存在也不具有此在的存在方式。空間本身的存在不能從res extensa的存在方式來理解;但這卻不能推出:空間從存在論上必須被規定為這些res的“現象”—那樣的話,空間就其存在來說就同這些res無所區別了。這更不能推出:空間的存在等同於res cogitans的存在,可以被理解為僅僅“主觀的”存在—這還全然不談這種主體的存在本身還疑間重重呢。
空間存在的闡釋工作直到今天還始終處於窘境,這主要不是由於對空間的內容本身缺乏知識,倒主要是由於對一般存在的諸種可能性缺乏原則性的透視,缺乏通過存在論概念進行的闡釋。要從存在論上領會空間問題,關鍵在於把空間存在的問題從那些偶或可用、多半卻頗粗糙的存在概念的狹窄處解放出來,著眼於現象本身以及種種現象上的空間性,把空間存在的討論領到澄清一般存在的可能性的方向上來。
在空間現象中所能找到的世內存在者的存在規定性不是其首要的存在論規定性:既不是唯一首要的,也不是諸首要規定性之一。世界現象就更不是由空間組建起來的了。唯回溯到世界才能理解空間。並非隻有通過周圍世界的異世界化才能通達空間,而是隻有基於世界才能揭示空間性:就此在在世的基本建構來看,此在本身在本質上就具有空間性,與此相應,空間也參與組建著世界。
第四章 在世作為共在與自己存在。“常人”
世界之為世界的分析始終都把整個在世現象收在眼中,隻不過還未曾把在世的所有組建環節都像世界現象本身一樣從現象上清清楚楚地嶄露出來。我們首先通過對世內上手事物的研究提供出世界的存在論闡釋,這是因為此在在其日常生活中—日常狀態中的此在還始終是個課題—不僅一般地在一個世界之中,而且它是在一種占統治地位的向世界存在的方式中有所作為的。此在首先與通常沉迷於它的世界。這種消散於世的存在方式連帶著它所依據的一般“在之中”本質上都是由我們現在就要來追究的那種現象規定的。我們用以追究這一現象的問題是:此在在日常狀態中所是者為誰?此在的所有存在結構,其中也包括用以回答這個誰的問題的現象,都是此在存在的方式。這些方式的存在論特征標畫乃是一種生存論特征標畫。所以我們須得正確地著手提出問題,並須先行描繪出一條道路,借以把此在日常狀態的更廣泛的現象領域收入眼簾。我們沿著可借以回答誰的問題的現象前進,直追究到那些同在世一樣源始的此在結構上麵。這些結構就是:共同存在與共同此在。日常的自己存在的樣式就奠基在這種存在方式之中。對自己存在的解說使我們得以見出我們或可稱為日常生活的“主體”的那種東西:常人。從而,論平均的此在為“誰”的這一章劃分為下列各節:1.此在為誰這一生存論問題的著手點〔第二十五節〕;2.他人的共同此在與日常的共同存在〔第二十六節〕;3.舊常自己存在與常人〔第二十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