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1 / 3)

在平均的解釋方式的自明與自信中卻又有這樣的情況:此在在飄浮不定的駭異之中得以駛向漸次增加的無根基狀態,但在那種自明與自信的保護之下,這種駭異卻始終對當下的此在本身藏而不露。

第三十六節 好奇

在對領會以及“此”的一般展開狀態進行分析之時,我們曾提起lumen nanurale,曾把“在之中”的展開狀態稱為此在的明敞。隻有在明敞中,視見這樣的事情才成為可能。我們曾著眼於一切此在式的開展活動的基本樣式—領會,而把視理解為以天然方式據存在者為己有。此在可以按照其本質上的存在可能性對這種存在者有所作為。

視見的基本建構在日常生活特有的一種向“看”存在的傾向上顯現出來。我們用好奇這一術語來標識這種傾向。這個術語作為描述方式不局限於“看”,它表示覺知著讓世界來照麵的一種特殊傾向。我們闡釋這種現象的目的原則上是生存論存在論上的,我們不拘泥於依循認識活動來製訂方向。早在希臘哲學中人們就從“看的快樂”來理解認識了,這不是偶然的。亞裏士多德關於存在論的論文集的首篇論文即以下麵這句話開篇:人的存在本質上包含有看之操心。於是引出了一段探索,試圖從此在的上述存在樣式來發現對存在者及其存在的科學研究的源頭。希臘人這樣闡釋科學在生存論上是怎樣發生的,這不是偶然的。在這種闡釋戶,巴門尼德在下述命題中曾先行加以描繪的東西得到

了鮮明的領會:存在就是在純直觀的覺知中顯現的東西,而隻有這種看揭示著存在。源始的真實的真相乃在純直觀中。這一論題香火流傳,始終是西方哲學的基礎。黑格爾辯證法的主題就在這一論題之中;這種辯證法唯基於這一論題才是可能的。

“看”的這一引人注目的優先地位首先是奧古斯丁在闡釋concupiscentia〔欲望〕時注意到的:看本是眼睛的專職,但在我們置身於其它官能以便認識的時候,我們也把“看”這個詞用於其它官能,我們不說:“聽聽這東西怎樣閃爍”,“嗅嗅這東西多麼光亮”,“嚐嚐這東西如何明亮”,“摸摸這東西何等耀眼”,但對這一切都能通用“看”字。我們不僅能說:“看看這東西怎樣發光”—光隻有眼睛能看到,我們也說,“看,這聲音多響亮”,“看,這氣味多香”,“看,多有滋味”,“看,這東西多硬”。一般的感覺經驗都名為“目欲”,這是因為其它的感官,出於某種相似性,也擁有看的功能;在進行認識的時候,眼睛有著某種優先性。

怎樣來看待這種僅止覺知的傾向?在好奇現象這裏可以領會到此在的何種生存論建構?

在世首先消散於操勞所及的世界。操勞是由尋視引導的。尋視揭示著上到手頭的東西並把它保持在揭示狀態中。尋視為一切操持辦理工作提供著推進的軌道、執行的手段、正確的機會、適當的時刻。在暫停工作進行休整的意義上,或作為工作的完成,操勞可能得到休息。在休息之際,操勞並未消失;但這時尋視變為自由的,它不再束縛於工件世界。在停息之際,操心置身於無拘無束的尋視之中。對工件世界的尋視揭示具有去遠的存在性質。操勞要讓上手事物接近,而自由空閑的尋視不再有東西上到手頭。但尋視本質上是有所去遠的尋視,這時它就為自己創造出新的去遠活動的可能性。這等於說:它離開切近上手的東西而趨向於遙遠陌生的世界。操心變成了對這類可能性的操勞:休息著、逗留著,隻就其秒觀看“世界”。此在尋找遠方的事物,隻是為了在其外觀中把它帶近前來。此在一任自己由世界的外觀所收攫;它在這種存在樣式中操勞著擺脫它自身,擺脫在世,擺脫對日常切近上手的東西的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