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1 / 3)

來了病人叫你看,要辨證,辨證裏頭就有經絡辨證,要是沒有經絡了,怎麼去辨?

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賓館裏,他那兒管後勤的部長姓張,聽說是北京中醫學院來了老教授,就找我來看病了。我一見他就覺得納悶:這位張部長穿著老式的涼鞋,可前邊一大條都被剪掉了,露出個大趾在外麵,通紅鋥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說:“您看我連涼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厲害。西醫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厲害。”我一看,大腳趾,正是大敦穴。號號脈吧,脈弦而滑,弦為肝脈,滑是熱象。大、浮、數、滑主陽,陽主熱。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陰足脈肝所終,大趾之端毛際叢”。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來了,還看清了有三根,你說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們看得都清楚,咱們還天天戴著眼鏡,看東西都看不清。我就給他開了個方,“龍膽瀉肝湯”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濕熱毒火,首遇肝經”。張部長問我:“劉老,這到底是什麼病,是丹毒嗎?”我說:“這叫''大趾發''。大趾,就是大腳趾,發呢,你看你這個又紅又腫,發了。”七副“龍膽瀉肝湯”,他晚上就能睡覺了,不疼了。你說這經絡在臨床是不是管用啊。“龍膽瀉肝湯”加公英、地丁,清熱解毒,肝經的火毒一清,不就見好了嗎?

再說一個例子,是後背疼、脖子疼的。在臨床,現在這種病很多,尤其是婦女,脖子疼,來醫院一看就是頸椎病,治又治不好。這個病,我們用《傷寒論》太陽經病來辨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指出了“頭項強痛”了。那麼足太陽膀胱經它走在什麼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注解《傷寒論》說:“項,為太陽之專位;頭,為三陽之通位。”頭痛有少陽病因、陽明病因、太陽病因,所以頭是“通位”。脖子痛,這個就是太陽經的病,所以是“專位”。該怎麼辦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湯,無汗的用桂枝加麻黃加葛根湯。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藥,很有效,一吃就好。記住,這是指中央一帶,脖子甚至到後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說後背、脖子疼,兩邊到肩胛也疼,這樣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側屬少陽。太陽行於後,陽明行於前,少陽行於側,要用小柴胡湯。跟我實習的學生知道,我治後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兩肩,不加就不行,這就是經絡,經絡辨證嘛,沒有這個怎麼行呢?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婦女來看病,一來就見她滿臉的怨氣:“我都吃了那麼多藥了,怎麼就不見好呢?我不怕花錢,您給我弄點好藥。”她得的就是西醫說的三叉神經痛,也不是多麼重,可怎麼也治不好。病人來找我,我說:“你說一說到底怎麼個疼法?”她就說後頭痛、偏頭痛,到肩膀頭兒再往下一點,就是耳角的上麵一點往下來,這裏痛。我一看,就用基礎醫學和經絡學說辨證,這叫三陽經結氣。脈象浮弦,稍微有點滑,我就給這個病人開了柴葛解肌湯,柴胡、葛根,還有點羌活、防風,三經風邪一起治,“柴葛解肌三陽病,頭痛發熱還不眠”。吃了藥,病就減輕了,女同誌也破涕為笑:“老大夫,我就吃您的藥見效,不疼了。”所以說學經絡這個事兒,不是一個一般的問題,可以說是中醫學的一個偉大的組成部分。我帶研究生的時候,有人腿疼來看病,我給他辨證,首先要辨經絡,不辨經絡怎麼能下藥開方呢?一條腿有左側、右側、前方、後方,有陰經、陽經,就要用經絡給劃一劃。這人腿疼,晚上疼得都哭,我就問他:“你把腿擱在凳子上,給我指一指哪個地方疼啊?”他說就是大腿外側。外側都屬陽,內側都屬陰。外側少陽經痛,我說:“你這裏麵經脈不通。”“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眥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正好行於大腿外側。疼是因為少陽經的氣火、相火被風寒凝滯了。然後我就給他開了張藥方,有雙花、陳皮、赤芍、穿山甲,吃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