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心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被所有的親戚朋友恥笑;但我也擔心成績太好,別人不跟我做朋友;我擔心自己的生活會越活越沒有“意義”,煩惱這世界上沒有人真正了解我;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爆發,也煩惱自己萬一念到博士,會不會找不到男朋友……總而言之,我的煩惱五花八門,每天端著一張苦瓜臉來看世界。
你猜我的煩惱對未來有沒有幫助?當然沒有。以上的煩惱不是沒有發生;就是煩惱了也沒有用。
這跟上了飛機就開始想“這飛機會不會掉下來”這個問題一樣,愚蠢。
我們習慣說“自尋煩惱”。其實,哪一個煩惱不是自己找來放在腦子裏的?如果你有自尋煩惱的習慣,那麼,我不是危言聳聽,每多一步,你的煩惱會多一倍。
我發現現代人有好多不必要的煩惱。而且很多人喜歡為自己找煩惱,以為那才叫認真生活:為工作上討厭的人煩惱,為未來煩惱(有的美其名為生涯規劃),還可以為一些本不需要他煩惱的朋友煩惱,為愛人愛不愛自己而煩惱,為老公會不會變心煩惱,為自己好不好看而煩惱……花了無窮的時間煩惱這一切,卻不能減少煩惱,反而使自己或別人困擾得要命。
我為自己訂下一個準則:如果煩惱沒用,就不必煩惱。
當然,沒有一條煩惱能經過這個法則的過濾而幸存。
我還讀過一句話,也很有趣。有個心理醫生梅耶說:“煩惱會影響血液循環,還會損及你的神經係統;很少人因為工作過累而死,但很多人是煩死的。”所以,不會“過勞死”,隻會“過煩死”! ○思○兔○在○線○閱○讀○
我還看過一個有趣的統計表。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的煩惱中,有百分之四十屬於杞人憂天(那些事根本不會發生),百分之三十是為了怎麼煩惱也沒用的既成事實,另外百分之十二是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幻象,還有百分之十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
也就是說,我們腦袋中百分之九十二的煩惱都是自尋煩惱,活該你煩惱。隻有百分之八的煩惱勉強有一些正麵意義。
看了這些數據,你要不要刪除百分之九十二的煩惱?老實說,自從我學會不要自尋煩惱之後,我活得快樂多了。現在沒有人會看到我愁雲慘霧的臉。包括我自己。
我盡量不交自尋煩惱或隻會讓人煩惱的朋友,不讓煩惱有太多滋長的機會,盡量做一些會使我精神愉悅的事情,也盡量不跟別人一起抱怨東抱怨西。當煩惱確實來臨,試圖找到根源。
最重要的是,盡量體會自己活在此時此刻。此時此刻!當在吃一個剛出爐的烤麵包時,讚美它;當確實做錯一件事時,承認它,但也解決它。別讓煩惱占你太多時間。
這是近年來的體認,因而果然減少了許多自找麻煩的機會,從此,我快樂多了。“你好像完完全全變了一個人。”從前那個說我是憂愁化身的同學,多年後再遇到我,這樣對我說。
因為我知道,發自心底的快樂,比沒用的煩惱憂愁有深度多了。
不要預設困難,也不要自尋煩惱。這不容易做到,我知道,因為預設困難、自尋煩惱是人的天性,但要記得,如果你讓這種天性繼續茁長,你慣壞了它,對你有百害而無一益。
每次有大專院校文藝社團來采訪,或者,上廣播節目談寫作,總有人問我:你會不會有寫不出來的一天?如果你遇到嚴重的寫作瓶頸,你該怎麼辦?
我總是搖頭。不會的。老實說,這麼多年持續寫下來,我並沒有遇到什麼嚴重的寫作瓶頸。
真的?他們老以為我在說謊,故意把自己宣揚為寫作天才,故意淡化很多問題。
真的。當然,一時的瓶頸不可能沒有,那是自然而然的,跟你每天得喝水一樣,但隻要你不要越想越嚴重,它就不會變成“嚴重的寫作瓶頸”。
至於說會不會有寫不出來的一天,當然也有可能,隻是我不要想它。想也沒用,為什麼要想?我隻要寫今天我要寫的。我認為我該寫的東西,寫作又不能未雨綢繆,靈感也不能儲存起來、待寫不出來時才開封來用,那麼,我擔心什麼?
萬一真的有那麼一天,也不會是世界末日,我很喜歡一句很有人情味的話語:如果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總會在某個地方,再為你開一扇窗。
我們的頭腦不該用來為自己設屏障,擋住人生中柳暗花明的機會。
台灣社會卻好像很難抹掉那種“悲劇情結”,每個人都在今天想明天的困難,預設明天的悲慘。
有個星期天下午,我走進一家咖啡廳,原想挑個安靜的角落寫稿。我喜歡這家法國式咖啡廳,雖然它的下午茶並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