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

她們的眼光集中在她身上,使她感到無比的光榮,過去的種種奔波與痛苦都得到了肯定。不久,她看見林美秀帶著她的小女兒進來了。

林美秀也跟其他人一樣,瞠目結舌,不太敢跟她相認。經她向前介紹,才確認她是黃芸芸。“大乖,叫阿姨,阿姨漂不漂亮啊,你怎麼……怎麼這麼沒禮貌?怎麼可以躲在後麵?”

忽然間,小女孩石破天驚地哭了出來。“……好可怕,我不要看……我不要看!她好像《101忠狗》那個穿狗皮大衣的壞女人!”

雖然她告訴自己,小女孩完全沒有審美眼光,但接二連三的打擊卻使她難以承受。在她要丈夫老實答複“我是不是比以前年輕漂亮”的問話時,張先生說了真話:“本來是不想告訴你的……我半夜醒來,常常被你……你的臉嚇醒……我實在很難接受你現在的樣子,還是自然的比較好。”

自然的比較好。張先生跟整形醫院護士已經來往一年了,在她遠赴他鄉接受手術時,他有足夠的時間接受她溫柔的嗬護與洗腦。護士說得沒錯,他因為老婆的新臉孔做了噩夢。他花了錢,就為了買這些噩夢來整自己嗎?雖然黃芸芸保證,雖然她的外在都是假的,但她的心還是真的,但是,已經過整形的婚姻,似乎已經沒有辦法回複原狀……

沒有人不希望受歡迎。

但“討好別人”的原則常和“做自己”是衝突的。

而事實上,一個還沒有學會做自己的人,往往也不能長期討好到別人。

有一位負責某大公司人事招考的朋友就曾告訴我:“求職的人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去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隻拚命地想給你他認為你喜歡聽的答案。”

也許以前當“順民”可以減少不少麻煩,但在這個個性化的時代,一個毫無個性的人,不可能脫穎而出。如果真的想當一隻捕捉人們聽覺的雲雀,你不能和所有的麻雀發出同樣的叫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隻是,很多人一輩子沒發現屬於自己的天籟。

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女孩,她出身平凡(是公車調派員的女兒),天生擁有非常動聽的聲音,確實有當歌星的潛能,可惜嘴巴長得很不好看:她的嘴很大,又有暴牙,這看來確實是當歌星的致命傷。

當她第一次在美國新澤西的一家夜總會獻唱時,為了想讓自己看來比較優雅,一直企圖用上唇遮住暴牙。當然,這麼做使她無法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歌藝,也使別人很快地看出,她正做作地遮掩自己的缺陷。

還好當晚有個說話很直的人,馬上給她一個忠告:“我知道你覺得暴牙很難看,所以故意要掩飾你的牙齒。其實,你越掩飾,大家越會注意到它,如果你不在意,大大張開嘴來唱,聽眾並不會在意你的牙齒不好看,隻會聽到你美妙的聲音!”

這個女孩雖然覺得難堪,但接受了那人的直言無忌,勇敢地張開嘴,開懷唱出自己最完美的聲音。後來,這個叫CassDaley的女孩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頂尖歌手,她的暴牙也成為她醒目的個人商標,別人想模仿那種韻味都不成!

沒有一個人應該糟到放棄自己,去模仿別人。

討好別人,使你找不到自己生命的真正指標。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經如此分析:“我的病人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在醫學上找不到任何病因,他們隻是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拚命自憐而已。”

我們該自愛,但自憐卻不是好東西;該對別人好,但一味討好,恐怕沒有人認為該真正尊敬你。

我少年時就認識一個非常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那時候我很喜歡在星期天上教堂,因為教堂的音樂總使我心情舒爽。但這家夥未免有點討厭,他雖然眉清目秀,待人也非常客氣,卻總是每隔幾個禮拜,就要發給同年齡的人一份問卷。他總是問:你會給我打幾分?你認為我的優點是什麼?有哪些缺點需要改進?

這人勇於自我檢討的精神也許值得嘉獎,但他看見問卷回籠後,卻屢屢變得更不快樂。試想,別人在白紙黑字上誠實地寫下你的缺點,除非聖賢,誰會真的開心?

看過他那麼不開心之後,過幾個禮拜,他再發問卷給我,我幹脆昧著良心給他一百分,缺點欄下填:無!

沒想到他並不因此而高興,他把我拉到一旁,指責我不是個誠實的朋友:“我從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你並不認為我十全十美,既然這樣,你為什麼口是心非地給我一百分?”

“因為你實在很煩!”年輕氣盛的我,衝口而出。

這時,牧師走了過來,傾聽了我們的爭執之後,微笑地對他說出一句妙語:“下一次,不要再麻煩你的朋友為你打分數,請上帝為你打分數吧!”

是的,就讓我們心中的上帝為我們的表現打分數,何必斤斤計較別人給你幾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