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你永遠不會讓全世界都滿意。
也沒有必要。
人人都有立場。有時立場是對立的,企圖討好兩種不同的立場的人,常常會像《伊索寓言》裏的蝙蝠,它一會兒想當鳥,一會兒想當獸,結果被兩方驅逐出境。
換句俗話說,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不管別人喜不喜歡你,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人。
不要討好每個人。但是,如果你周遭的人都不喜歡你,你可能必須檢討自己。
可能是你的個性有問題,待人處世有問題。
坦承缺點而研討對策,會比完全孤芳自賞對你有利。
如果你覺得周圍的人個個都很討厭,那也是你有問題。進入社會後,我曾經遇到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埋怨自己所有的朋友,和第三人一談起某某朋友,即使平時相處甚為親密,也一定沒好話,淨挑別人的缺點來說;一聽到別人的家醜,快樂得如雲中小鳥。
我想,這些人基本上心胸狹窄,看不得人好。朋友能和他相處一時,必不能永久,他終究會感受被世界遺棄的孤獨。
人生以快樂為目的(7)
作者:吳淡如 發布時間:2005-09-22 出處:^o^本^o^作^o^品^o^由^o^思^o^兔^o^網^o^提^o^供^o^線^o^上^o^閱^o^讀^o^
親情——他們都是為了你?
每個人從小都會立定偉大的誌向,比如當老師,當飛行員,當白衣天使,當醫生賺很多很多錢,不然就當“總統”……雖然“總統”每六年才有一個,當上的人往往又舍不得隻當六年,兩千萬人中能當“總統”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反正立誌願又不要錢,沒做到也沒關係,又沒人會拿你小學的作文簿來比對,說:那個要當“總統”的,後來竟然去當計程車司機!
反正,“我的誌願”隻為應付無聊的作文課而已。沒有人教孩子,從小立誌就要腳踏實地。
雅卿不一樣,她從小腳踏實地。從第一次寫《我的誌願》時,就立定誌願要當家庭主婦,要做個好母親,像母雞永遠用溫暖的羽翼庇護小雞一樣,細心照料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誌願是一種反動。她不要像母親那樣子。雖然,強悍的母親和怯懦而不務生產的父親堪稱最佳拍檔,但是如果不是母親早出晚歸地做生意,他們家會連溫飽都成問題。她的父親是個一輩子失意的公務員,散漫的個性始終不改,自從有一次遺失重要公文被革職後;就再也沒有找到工作,每天恍恍惚惚,不是搖頭就是歎氣,看到兩個女兒,隻能謙卑地咧嘴傻笑。母親對父親的無能,當然是怨言如潮水,日日潮起潮落。
由於母親太忙,難免疏忽了對雅卿姐妹的照顧。雅卿和妹妹雅倫等於是相依為命長大的。她們的童年並不愉快,常常等到晚上八九點還沒有飯吃,母親匆忙間弄的飯又實在難以下咽;棉被從白色變成黃色,母親才會想到該洗了。對她們的功課,母親更是無暇關心,但如果考試成績讓母親不滿意,母親總會說:“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女兒?老天真沒眼。”然後,甩她兩巴掌,叫她不要當壞榜樣。母親雖然隻念到高中,但據她說,她從小都是第一名,如果不是外祖母重男輕女,她早就念到大學了。
“我是為你好!”母親總會補上一句。
雅卿的母親甚至忘記女兒會有青春期。第一次月事來潮,雅卿躲在浴室裏害怕得大哭,妹妹雅倫跑去告訴隔壁劉媽媽:“姐姐快要死了。”雅卿的第一件胸罩,是自己偷偷摸摸跑到菜市場的雜貨店買的,由於是隨便抓一件就走,那件胸罩大得可以放進兩個木瓜。
母親的疏忽使雅卿的成長過程充滿黑色笑話。對雅卿而言,大學一畢業,馬上嫁給現在的先生,當了全職的家庭主婦,是她理想的實現。
不少大學同窗還在當單身貴族時,雅卿的大女兒思敏已經小學五年級,在雅卿無微不至的照顧中婷婷玉立了。雖然不少同學經過多年奮鬥,已經掛上響丁當的頭銜,幾乎隻有她從無就業經驗,但雅卿一點也不後悔。她全心全意栽培的家庭溫暖,就是她成功的果實。而她努力參與社區活動,也贏得鄰居主婦們的一致推崇,惟她馬首是瞻。當義工也是她人生成就感的來源。
思敏一向是媽媽的好女兒,人人都說思敏乖、思敏最聽話。她以為自己做得很好,直到這天接到一封信封上蓋著“退回原址”的信。信上的字全是思敏的筆跡,雅卿一時好奇,馬上把信拆開讀了。信當然是思敏寫的:
徐誌朋:
我想做的不隻是朋友。我再也沒有辦法控置自己,再不向你表白,我會瘋狂的。
自從那天小咪介紹你給我認識之後,你的影子就天天浮現在我的惱海……
雅卿對女兒小小年紀已經會寫情書感到非常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