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水果係列十六——梅
一、傲雪而立——梅花
早春,天頗有些寒意。此時正逢正月,新年伊始,大街小巷一片歡騰。梅花在此刻已悄然開放,預兆著春天的來臨。梅花秀美,散發著幽幽淡香。如能逢上一場雪,梅花在雪中傲立,素雅至致令人讚歎不已。無怪唐朝崔道融寫道:“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中國人觀賞梅花曆史很悠久,早在西漢皇家園林(上林苑)就種植了不少梅樹。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上麵說成都街道兩旁種植梅花作為行道樹。到南北朝時,賞梅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南朝《文選》上就說“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
到了唐朝,雖以牡丹天下之最。但喜愛梅花、詠歎梅花人比比皆是。有人遠離故鄉,想起家鄉梅花。王維為此寫到:“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從故鄉來的朋友,應該知道家鄉事情吧。回家的時候看看窗前的梅花是否開放。在此梅花已成了詩人對故鄉的寄托。
梅花美麗,在唐朝還編進軍中曲調,稱為《梅花曲》,其曲優雅,軍士多喜。李白就在《從軍行》中寫道:“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
唐朝婦女還流行一種梅花妝,它的樣式是在額頭上畫一圈點,或者畫成多瓣梅花狀。這是妝法是從南北朝流時傳過來,在唐時最流行。相傳是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一日在含章殿簷下休息,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印上五朵粉紅色花瓣,再也擦不掉。這樣子讓公主更加嬌嬈美麗。於是宮女們也流行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就成了宮廷日妝,由於梅花不可能四季都有。於是她們在額頭畫上花瓣樣或者用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頭上。這種裝扮在唐朝時傳入民間,成了婦女特別喜愛一種裝扮。
到了宋代以後,這種妝法就不那麼盛行了,但後來隻要形容女子豔妝或精致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到了宋代梅花更贏得文人們喜愛。詠歎梅花詩詞特別多。象王安石的《詠梅》寫得就很別致:“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李清照喜愛梅花,她認為詩人寫梅花一下筆就落俗,她嚐試寫了一篇《孤雁兒》,寫完後她覺得自己所說並不是妄言。但是我覺得,其作憂愁擾心,柔美動人。並非俗作。詞中言到:“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柔美笛聲三次吹起,讓梅花心兒都驚破。風雨蕭蕭。讓人淚流。吹奏之人遠去,隻剩下小樓空空。折一枝梅花,不由感歎天上人間沒人可以解得心中愁緒。
台灣有一首歌曲叫《梅花三弄》中三弄就化之此詞。三弄指的是三段曲聲,比如說歌中唱到:“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不過歌中詞句太過直白,沒有清照詞中那樣的美感。比如說那句“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
清照晚年時,還寫一首《清平樂》詠歎梅花。詞中道:“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年年雪花飄落時候,詩人常常給發髻插上梅花,看那梅花在雪中綻放,讓人心兒都醉了。今年人在海角天涯,兩鬢已生白發,晚上風那麼大,今天可能難得看上梅花了。歲月在一天天逝去,在這裏我們可以品味那一絲無法言表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