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麵的世界很新鮮(1)(1 / 1)

引子

第一節

青春是個永遠不老的話題。

正像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樣,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鮮靈靈的,好似帶著露珠的花朵,那樣明豔,那樣動人。

青春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她是人生的黎明;

有人說,她是生命的蓓蕾;

有人說,她是奏出時代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這些比喻都是不錯的,富有詩意,富有哲理。但是,在我看來,青春是人的第二次誕生,甚至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誕生。因此,她是一種新的偉大的生命力,猶如從黑暗中噴薄而出的一輪朝陽。

既然是誕生,就難以避免血汙和哭喊,並且時時伴著劇痛與危險。可是,新的生命力是驚人的頑強,她的肩膀雖然稚嫩,卻扛住了死亡的閘門,讓自己的輝煌染紅天際,給人類帶來由衷的欣喜和希望。當然,也會有不幸的事兒發生,如在誕生中變形,在誕生中窒息。由此,我們可以說,青春既有無與倫比的光彩,也有吉凶難卜的悲壯。

這便是我對當代少男少女命運的總體思考。說少男少女而不說中學生,是因為處於青春期的準青年們,有些已經不是學生了。

不久以前,我收到2500多位少男少女的來信。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1990年夏天,我的一本報告文學集《16歲的思索》,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隨後,應《少年文藝》和《少男少女》兩家頗有影響的雜誌之邀,我寫了《誰來握住我的手》和《揚起呼嘯的鞭子》兩篇文章。也許是我的作品和文章像怪物吧,竟讓敏感多思的少男少女們難以平靜了,紛紛來信與我討論各種問題,他們誠摯認真的態度讓我深為感動。

我敢說,少男少女是最熱情最坦誠的讀者。如果說,他們的來信僅僅是讚揚我一番,或僅僅是想與一位作家建立通信聯係,那絕不會讓我激動的。事實恰恰相反,他們將我認作可以信賴的朋友,向我訴說藏在心靈深處的各種秘密,把一般人羞於啟齒的隱秘也詳細道來,甚至把他們視為超級秘密的日記和“情書”也寄給了我。同時,他們對我和我的同行們的作品評頭論足,毫不客氣地提出批評和建議。許多來信長達七,八頁,這對學業競爭激烈的中學生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有位中學生告訴我,為了安全地寫完這封長信,他以溫習功課為掩護熬到家長睡了以後才動筆,因為家長曆來反對他做這種與學業無關的事。還有些中學生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給陌生人寫信,第一次敞開自己的心扉……

直到今天,每當我走進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總會收到厚厚一摞來信。同事們稱我“第一收信大戶”,的確名副其實。這些信來自祖國的東南西北,有的來自海南椰林,有的來自天山腳下,有的來自鬆花江畔,有的來自舟山群島,還有的來自特區深圳和廈門……與平日收到成年人的信明顯不同,少男少女們的來信折疊得非常藝術,有些疊成船形,有的疊成戴鬥笠的女孩,更多的疊成飛鴿形狀,並在頭部畫上眼睛,讓收信人不勝遐思。

仔細閱讀了第一封來信之後,我吃驚地發現,來信者的年齡大都在16歲左右,並且格外喜歡討論16歲。也許是因為我那本書的書名叫《16歲的思索》?也許是因為我在文章中設問“16歲是什麼樣的年齡?”居然引發了一場關於16歲的討論。

關於16歲的討論

尊敬的讀者朋友,請您隨我來,來閱讀一組少男少女們的來信,這不僅會增加您對他們的了解,也會悟明我為什麼要寫這部長篇紀實性小說。從信中可以看出,當代的少男少女們個個憋了一肚子話,早就盼著有個可信任的傾訴對象了。因此,盡管他們並不清楚我的年齡與性別,卻毫無顧忌地打開了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