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載灃和袁世凱打“太極”(2 / 3)

載灃即使想召回袁世凱,皇族親貴們也不會答應。對袁世凱,不僅不召回,還嚴密防範,包括對奕劻的戒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此引發。除了奕劻,皇族親貴更是在防範袁世凱再起問題上高度一致。良弼甚至曾經派刺客暗殺袁世凱。善耆則對袁世凱秘密監視,據載濤回憶,“那時日本人川島浪速是善耆的警察顧問,亦即是他的心腹之人。川島手下曾秘密偵探袁的行動,隨時都有密報。”

可是,勢比人強。自從推行軍事改革,編練新軍以來,真正形成氣候的,是袁世凱編練的北洋六鎮和湖廣總督張之洞編練的湖北一鎮一協。現在,湖北新軍叛亂,倘若張之洞還活著,不用說請他出麵勸降也好、鎮壓也罷,是最合適不過的,遺憾的是,張之洞在兩年前已經去世,剛剛過了兩周年祭日;那麼,無論是拱衛京師還是南下平叛,都離不開北洋新軍。所以,內閣總理大臣奕劻才出麵保舉袁世凱出山的。當然,他這樣做,也就等於變相撤了瑞澂的職,在與載澤的較量中挽回一局。

內閣協理大臣那桐也讚成奕劻的提議,另一位協理大臣、袁世凱的老友徐世昌為了避嫌,不提袁世凱的名字,但他建議要請有才幹有威望的人來統率軍隊,平亂才有可能。誰是有才幹有威望的人呢?載灃心知肚明,徐世昌說的就是袁世凱。

對載灃來說,請袁世凱出山,不僅無異於宣告自己執政以來各項政策、舉措——罷黜袁世凱、將軍權收歸皇族等——的失敗,而且袁世凱複出後,對朝廷到底是救命稻草還是勾魂魔針還真拿不準。於是,他緊急召集親貴們磋商。

親貴們一片反對聲。他們反對袁世凱是真的,但也不這麼簡單。像載澤、善耆等人,實際上也是發泄對載灃的不滿。你不是說軍權要集中於皇室嗎?你不是讓你的兩個弟弟掌握軍權嗎?那國家有軍事行動,讓他們去呀?這些人不便直接這麼說,就以反對起用袁世凱來給載灃難堪。還有一個因素,皇族親貴早就因為奕劻與袁世凱的關係耿耿於懷,一致戒備,現在采納奕劻的提議起用袁世凱,這不等於宣告他們在與奕劻的博弈中失敗了嗎?對載澤個人來說,讓袁世凱出任湖廣總督,那麼他要保自己的姐夫瑞澂位子的努力,也就宣告失敗了。

載灃知道自己的兩個弟弟有幾斤幾兩,他當然不會派他們去,即使派他們也未必敢去。這個時候,作為國家的掌舵人,他知道不能意氣用事,必須麵對現實了,不讓袁世凱出山,局麵可能無以收拾:從武昌兵變可以看出,相當多的新軍不可靠,不要說指望他們平亂,隻要不相率革命就萬幸了,現在還要千方百計防範;可以用得上的軍隊,除了禁衛軍要守衛京師以外,就隻能是北洋六鎮了,所以無論是蔭昌督率的第一軍還是馮國璋的第二軍,都是北洋新軍,高級將領均是袁世凱一手栽培起來的得力幹將,倘若不起用袁世凱,這些人會為朝廷效力賣命嗎?何況,革命黨以排滿為號召,就用漢人袁世凱去與他們廝殺,也不失為以毒攻毒之計。

經過反複權衡利弊,覺得讓袁世凱出山是平亂的需要,等他平了亂,再想辦法收拾他,總還有機會。載灃和親貴們含淚做出決定:先忍痛割肉飼虎,再設法卸磨殺驢。起用袁世凱,讓他幫忙,但不讓他有主導權。

10月14日,武昌兵變已經4天,武漢三鎮均落入叛軍之手,還成立了鄂軍都督府,宣布湖北脫離朝廷獨立,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出任鄂軍都督十多個小時後,載灃發布了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辦剿撫事宜的任命,明令除湖北軍隊照例由總督統率外,陸軍大臣蔭昌統率的平亂各軍及水陸援軍,亦得會同調遣。

同時,任命袁世凱的政敵岑春煊為四川總督。

任命一發布,三年來被邊緣化的恭親王溥偉大吃一驚,遂氣衝衝地求見載灃,表達不滿。溥偉日記記載:“數日後,忽起用袁世凱督師。複謁醇邸,叩其因。醇邸以袁四有將才,且名望亦好,故命他去。餘曰:袁世凱鷹視狼顧,久蓄逆謀。故景月汀謂其為仲達第二。初被放逐,天下快之,奈何引虎自衛。醇王默然良久,始嚅嚅言曰:慶王、那桐再三力保,或者可用。餘曰:縱難收回成命,可否用忠貞智勇之臣,以分其勢。醇王問為誰。餘曰:叔監國三年,群臣臧否,自在洞鑒,偉不在政界,何敢謀此。醇王曰:都是他們的人,我何曾有爪牙心腹。”

這段對話表明,包括載灃在內的皇族親貴少壯派對袁世凱的仇視是多麼根深蒂固,對起用袁世凱是多麼無奈,對袁世凱是多麼不放心。

有學者譏諷載灃死到臨頭,還這樣小肚雞腸。在重新起用袁世凱這件事上,說他小肚雞腸,似乎不準確,所謂“引虎自衛”,他對袁世凱的戒備心太重,親貴少壯派的壓力也太大了。

載灃希望以袁世凱、岑春煊出山,來平息川亂和鄂變。

但是,有個性的岑春煊回應的,是極盡耍弄之能事,他對載灃領導的政權已經失去信心,傳達的信號是,老子不陪你們玩兒啦!

岑春煊是有名的公子哥兒,常常率性而為,沒有什麼大局觀;而袁世凱則不同。

就在溥偉和載灃對話的時候,在安陽洹上村,朝廷特派敦駕特使阮中樞、副使楊度,也在和袁世凱等人就同樣一件事進行談話。

阮中樞是袁世凱的朋友和幕僚。當年袁隻身到上海謀職未遂,在前往山東登州的路上遇到了赴京趕考的阮中樞,同行同宿,阮見袁囊中羞澀,便慷慨資助,後來袁發跡,便召阮充當幕僚。楊度則是國中名流、憲政專家、內閣統計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