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連傳來的消息,令載灃惴惴不安:陸軍大臣蔭昌的專車開到孝感,因前麵兵車擁塞,就再也開不動了,指揮失靈,根本沒有組織起對武漢三鎮的進攻;而湖南、江西等省也已不穩;10月21日,革命黨主辦的《民立報》刊載《歐洲關於中國革命之電報》的報道中說:《每日鏡》《倫敦晚報》及其他各報,宣言孫中山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且此間輿論極讚成袁世凱聯合革命黨,並望孫勿念舊日之恨,袁當有以助其成功雲雲。當時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尚在美國,他是不是有“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這個說法暫且不說,就說英國報紙如此公開宣傳,至少表達了這個最強盛、在華利益最多的國家的一種心聲,而且革命黨辦的《民立報》刊登這樣的消息,說明革命黨也想拉攏袁世凱,倘若袁世凱站在革命黨一邊,後果不堪設想。
更讓載灃不安的是,10月22日,北京出現日食,長達4分9秒。傳統觀念裏,日食絕非吉兆,對此載灃自然是知道的,他在日記裏詳細記錄了日食過程,雖然沒有就此評論,但說明他對日食相當重視,心裏發虛是不難想象的。
這個時候,載灃意識到,必須真心誠意起用袁世凱了。
敦駕使者穿梭於首都和洹上村之間。
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是袁世凱的老友,載灃、奕劻寄希望他趕緊做做袁世凱的工作。徐世昌八麵玲瓏,與袁世凱裏應外合。這天,他佯裝生氣地對奕劻說:“真是不成話,他還提出一些就職的條件!這些條件,都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我看,讓他去吧,不見得沒有他前方就不能打仗。”奕劻追問徐世昌,袁世凱到底提了哪些條件,徐支支吾吾不願意說,實在問急了,才“不得已”說出了“袁六條”:
一、明年召開國會;
二、組織責任內閣;
三、開放黨禁;
四、寬容武昌起事者;
五、授以指揮前方軍事之全權;
六、保證糧餉充足供應。
“袁六條”核心,就是政治改革一步到位,完全開放政權。這應該是袁世凱近幾天思考的解決時局的根本之道。
應該說,這是曆史給載灃提供的最後一次機會。眾望所歸的袁世凱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對政府還寄予一絲希望的表現,代表了體製內外改革派的共同呼聲。如武昌事變的消息傳至上海,15日,南方名流趙鳳昌邀請黃炎培、張謇、馬相伯等在他的私宅惜陰堂“商討時局前途應付辦法,定了一些策劃”。16日,張謇根據“策劃”,到蘇州與江蘇巡撫程德全商議,並代為草擬《奏請改組內閣宣布立憲疏》,要求清廷解散皇族內閣,重組新內閣,“宣布憲法,與天下更始”。
載灃要收買或者說挽回人心,這才是關鍵。但接到袁世凱提出的六條要求,他沉默了。或許,在載灃看來,武昌的亂子也不至於顛覆政權,袁世凱開列的條件,則是皇族完全交權,豈不正印證了親貴少壯派的判斷——袁世凱比革命黨對政權的威脅還要大。
然而,接連傳來的消息,令載灃惴惴不安:陸軍大臣蔭昌的專車開到孝感,因前麵兵車擁塞,就再也開不動了,指揮失靈,根本沒有組織起對武漢三鎮的進攻;而湖南、江西等省也已不穩;10月21日,革命黨主辦的《民立報》刊載《歐洲關於中國革命之電報》的報道中說:《每日鏡》《倫敦晚報》及其他各報,宣言孫中山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且此間輿論極讚成袁世凱聯合革命黨,並望孫勿念舊日之恨,袁當有以助其成功雲雲。當時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尚在美國,他是不是有“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這個說法暫且不說,就說英國報紙如此公開宣傳,至少表達了這個最強盛、在華利益最多的國家的一種心聲,而且革命黨辦的《民立報》刊登這樣的消息,說明革命黨也想拉攏袁世凱,倘若袁世凱站在革命黨一邊,後果不堪設想。
更讓載灃不安的是,10月22日,北京出現日食,長達4分9秒。傳統觀念裏,日食絕非吉兆,對此載灃自然是知道的,他在日記裏詳細記錄了日食過程,雖然沒有就此評論,但說明他對日食相當重視,心裏發虛是不難想象的。
這個時候,載灃意識到,必須真心誠意起用袁世凱了。
敦駕使者穿梭於首都和洹上村之間。
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是袁世凱的老友,載灃、奕劻寄希望他趕緊做做袁世凱的工作。徐世昌八麵玲瓏,與袁世凱裏應外合。這天,他佯裝生氣地對奕劻說:“真是不成話,他還提出一些就職的條件!這些條件,都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我看,讓他去吧,不見得沒有他前方就不能打仗。”奕劻追問徐世昌,袁世凱到底提了哪些條件,徐支支吾吾不願意說,實在問急了,才“不得已”說出了“袁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