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梁啟超立即假庚戍俱樂部的名義,草擬憲法十九條,其中第一條為大清帝國皇統萬世不易;第二條為皇帝神聖不可侵犯……這十九條憲法草案,由梁啟超派人密交給張紹曾,囑其指使少數官兵嘩變,扣留南下軍實,然後派員將草案齎送北京,促朝廷頒布。同時,梁啟超還派在北京臥底的潘若海繼續與吳祿貞保持密切聯係,康梁的人馬還到南方活動,勸他們暫倡自立,以殺革命黨之勢;聲稱不接濟政府軍軍餉,以使朝廷益危,不得不服從康梁的主張。
10月27日,張紹曾和藍天蔚等根據梁啟超政變計劃部署,屯兵灤州,起草了聯名電奏的“請願意見政綱十二條”,要求在年內“立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並規定皇族不得充任國務大臣,由國會起草製定憲法,“君主不得否決之”,還有“特赦擢用革命黨人”等。這12條政綱,歸根結底,是要求立即推進全麵政治改革,開放政權,實行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政體。草就,張紹曾派人火速征求有關人士意見,包括資政院中的同道。
載灃也在電奏稿公開前看到了文稿,據說他在閱看時,“震驚異常,麵色驟變,手顫不已。看完了之後,半天沒有說話”。許久,他突然問:“張紹曾家屬在京城的都有什麼人?”當得到隻有一個弟弟的答複後,載灃“哼”了一聲,便沒有再說別的話。
10月29日,張紹曾派騎兵二十餘人進京齎送奏章。
張紹曾領銜的這個電奏實際是一道最後通牒,也是一次“兵諫”,以武力威脅載灃要把多年來拖延未辦的大事在兩個月內全部辦完,否則馬上帶兵殺奔北京。
同日,天津兵站副官長、革命黨人彭家珍密電同為革命黨人的二十鎮軍官施從雲、王金銘,告訴他們清廷從歐洲購得大批軍火,經京奉路南運長江前線,他是主要押運人員之一,希望他們設法促成該鎮統製張紹曾下令在列車過灤州時予以截留。梁啟超本也有“扣留南下軍火”的謀劃,吳祿貞也派親信張世膺來灤州,“強張紹曾截之”,張紹曾向朝廷報告說,他截留軍火,目的是調停戰爭,促成國內和平,徹底改良政治。
截留軍火的舉動,令載灃更加恐懼不安。
也是在29日,山西發生革命。當天淩晨,以留日士官生歸國的革命黨人閻錫山為首的1000餘名新軍官兵在狄村軍營誓師,拂曉,兵變官兵開赴承恩門,已被革命黨爭取的巡緝隊同誌打開城門,兵變官兵趁微露曙光湧入太原城,並快速推進到巡撫衙門,用石條砸開大門,湧進衙署。巡撫陸鍾琦曾當過載灃的老師,他是從江蘇布政使獲得提升的,7月11日才上任,接替因禁煙引發群體性事件而被免職的巡撫丁寶銓。麵對革命黨,陸巡撫表示誓死不降,他和留學歸國的兒子陸亮臣被當場擊斃,兵變官兵又衝入內室,將陸巡撫之妻及仆役殺死,陸巡撫13歲的長孫也被刺傷,幾遭滅門。兵變宣告成功。上午,在一片混亂中,29歲的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都督,宣布脫離清廷獨立,旋即組織革命軍向娘子關一帶集中,做出向北京進攻的姿態。
事不宜遲,梁啟超立即假庚戍俱樂部的名義,草擬憲法十九條,其中第一條為大清帝國皇統萬世不易;第二條為皇帝神聖不可侵犯……這十九條憲法草案,由梁啟超派人密交給張紹曾,囑其指使少數官兵嘩變,扣留南下軍實,然後派員將草案齎送北京,促朝廷頒布。同時,梁啟超還派在北京臥底的潘若海繼續與吳祿貞保持密切聯係,康梁的人馬還到南方活動,勸他們暫倡自立,以殺革命黨之勢;聲稱不接濟政府軍軍餉,以使朝廷益危,不得不服從康梁的主張。
10月27日,張紹曾和藍天蔚等根據梁啟超政變計劃部署,屯兵灤州,起草了聯名電奏的“請願意見政綱十二條”,要求在年內“立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並規定皇族不得充任國務大臣,由國會起草製定憲法,“君主不得否決之”,還有“特赦擢用革命黨人”等。這12條政綱,歸根結底,是要求立即推進全麵政治改革,開放政權,實行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政體。草就,張紹曾派人火速征求有關人士意見,包括資政院中的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