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積極響應袁世凱皇族親貴捐助軍餉的呼籲。皇族親貴一直向袁世凱施壓,要求與南方決戰,袁世凱以國庫空虛軍餉無著為由予以搪塞,並呼籲皇族親貴們捐款。宗人府遂製定了“愛國公債章程”,載灃積極響應,看到章程後隔了一天,就以醇王府歲奉五萬兩折合銀圓六萬二千五百元,再提每百元之十五,捐出銀九千三百七十五元。此後,又接到宗人府通知,傳達隆裕太後懿旨,要求王公將私存款項提回購買公債,載灃因為沒有私人存款,特派人向袁世凱做出說明,袁世凱似乎不大相信,載灃致函請他查中外銀行,看看是不是有私人存款,袁世凱回函說要查,幾天後,袁世凱致函載灃,稱查明醇親王府確實沒有私人存款,但載灃為表誠意,又拿出俸祿續購愛國公債一萬兩。
三是拒見日本人。此時日本人正利用南北分治的時機,多方活動,試探清廷北遷的可能性。這是袁世凱所警惕的。載灃下台後,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與載灃密切交往的日本陸軍中將、男爵福島安正之子福島三郎到醇王府拜訪載灃,載灃沒有見他,隻是派人持名片答拜之,從而沒有給日本人挑撥之機,這與袁世凱是合拍的,因為袁世凱最擔心的是日本人的直接插手。載灃之所以這麼做,很大程度上也是擔心給袁世凱添亂,給自己惹麻煩。
但是,局勢的變化卻出乎袁世凱的預料,南方拒絕了召開民選國會討論決定“國體”的建議,並於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海外甫歸的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孫中山致電袁世凱,他隻是暫時“承乏”,一旦袁世凱勸清帝遜位,則即推舉他為共和國元首。
袁世凱雖然仍然公開宣稱堅持君主立憲,並撤換了擅自表態讚同共和的和議代表唐紹儀,但麵對僵局,他並沒有以武力解決的打算,盡管包括王公捐款在內的軍餉已籌措數百萬之巨。
進入1月中旬以後,袁世凱試探性提出了請清帝遜位的建議。
載灃不得不再次介入政事。
1月15日,載灃終於坐不住了,他主動約請一直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慶親王奕劻一起,前去拜會袁世凱。這次拜會,應該是了解袁世凱真實意圖,探聽遜位條件的。
16日,載灃和慶親王奕劻一起覲見了隆裕太後,這次覲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轉達袁世凱意見的。也就在這一天,發生革命黨刺殺袁世凱案,載灃派人前往袁府探視。隨後,即接到宮中稟事處傳旨,要奕劻、載灃等明日進宮議事。
17日,隆裕太後主持召開禦前會議,王公親貴奕劻、載灃、溥偉、載澤、溥倫、載洵等6人(肅親王善耆未到會)、蒙古王公7人與會,禦前會議在一片悲涼的氣氛中舉行。曾經擔任資政院議長、農工商大臣的溥倫首先提出皇帝“自行遜位”,讓袁世凱為總統的建議,並說:“事若果成,豈但中國之幸,抑亦皇室之福。”慶親王奕劻附和說,除了在優待條件下退位外,別無其他安全辦法。載灃是傾向於奕劻意見的,但他不便表態。溥偉和載澤等人則堅決反對,他們相信朝廷仍有南方所不具備的優勢,不妨堅持一下,如果現在宣布同意遜位,無疑等於繳械投降,斷送大清江山,成為曆史罪人。隆裕太後伏在案上,抱著宣統帝邊聽邊哭。雙方駁詰甚久,無果而散。隆裕太後隻是命載灃等於初一日(1月19日)會同內閣大臣共同研究是否遜位問題。
二是積極響應袁世凱皇族親貴捐助軍餉的呼籲。皇族親貴一直向袁世凱施壓,要求與南方決戰,袁世凱以國庫空虛軍餉無著為由予以搪塞,並呼籲皇族親貴們捐款。宗人府遂製定了“愛國公債章程”,載灃積極響應,看到章程後隔了一天,就以醇王府歲奉五萬兩折合銀圓六萬二千五百元,再提每百元之十五,捐出銀九千三百七十五元。此後,又接到宗人府通知,傳達隆裕太後懿旨,要求王公將私存款項提回購買公債,載灃因為沒有私人存款,特派人向袁世凱做出說明,袁世凱似乎不大相信,載灃致函請他查中外銀行,看看是不是有私人存款,袁世凱回函說要查,幾天後,袁世凱致函載灃,稱查明醇親王府確實沒有私人存款,但載灃為表誠意,又拿出俸祿續購愛國公債一萬兩。
三是拒見日本人。此時日本人正利用南北分治的時機,多方活動,試探清廷北遷的可能性。這是袁世凱所警惕的。載灃下台後,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與載灃密切交往的日本陸軍中將、男爵福島安正之子福島三郎到醇王府拜訪載灃,載灃沒有見他,隻是派人持名片答拜之,從而沒有給日本人挑撥之機,這與袁世凱是合拍的,因為袁世凱最擔心的是日本人的直接插手。載灃之所以這麼做,很大程度上也是擔心給袁世凱添亂,給自己惹麻煩。
但是,局勢的變化卻出乎袁世凱的預料,南方拒絕了召開民選國會討論決定“國體”的建議,並於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海外甫歸的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孫中山致電袁世凱,他隻是暫時“承乏”,一旦袁世凱勸清帝遜位,則即推舉他為共和國元首。
袁世凱雖然仍然公開宣稱堅持君主立憲,並撤換了擅自表態讚同共和的和議代表唐紹儀,但麵對僵局,他並沒有以武力解決的打算,盡管包括王公捐款在內的軍餉已籌措數百萬之巨。
進入1月中旬以後,袁世凱試探性提出了請清帝遜位的建議。
載灃不得不再次介入政事。
1月15日,載灃終於坐不住了,他主動約請一直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慶親王奕劻一起,前去拜會袁世凱。這次拜會,應該是了解袁世凱真實意圖,探聽遜位條件的。
16日,載灃和慶親王奕劻一起覲見了隆裕太後,這次覲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轉達袁世凱意見的。也就在這一天,發生革命黨刺殺袁世凱案,載灃派人前往袁府探視。隨後,即接到宮中稟事處傳旨,要奕劻、載灃等明日進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