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步步向前進(1 / 1)

二、步步向前進

自強的事業頗多,我先擇其要者列表於下:

鹹豐十一年(1861年)恭親王及文祥聘請外國軍官訓練新軍於天津。

同年恭親王和文祥設立同文館於北京,是為中國新學的起始。

同年恭親王和文祥托總稅司赫德(Robert Hart)購買炮艦,聘請英國海軍人員來華創設新水師。

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設外國語文學校於上海。

同治四年(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設江南機器製造局於上海,附設譯書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設造船廠於福州,附設船政學校。

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設機器製造局於天津。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國藩、李鴻章挑選學生赴美國留學。

同年李鴻章設輪船招商局。

光緒元年(1875年)李鴻章籌辦鐵甲兵船。

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派下級軍官赴德學陸軍,船政學生赴英、法學習造船和駕船。

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設水師學堂於天津,設電報局,請修鐵道。

光緒七年(1881年)李鴻章設開平礦務局。

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築旅順軍港,創辦上海機器製布廠。

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設天津武備學堂。

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鴻章開辦黑龍江漠河金礦。

光緒十四年(1888年)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

以上全盤建設事業的動機是國防,故軍事建設最多。但我們如仔細研究就知道,國防的近代化牽連甚多。近代化的軍隊,第一,需要近代化的軍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兩個機械製造廠的設立,那兩個廠實際大部分是兵工廠。第二,新式軍器必須有技術人才去駕使,所以設立武備學堂和派遣軍官出洋留學。第三,近代化的軍隊必須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廠和電報局的設立,及鐵路的建築。第四,新式的國防比舊式的費用要高幾倍。以中古的生產來負擔近代的國防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李鴻章要辦招商局,來經營沿江、沿海的運輸,創立製布廠來挽回權利,開煤礦、金礦來增加收入。

自強運動的領袖們並不是事前預料到各種需要而訂一個建設計劃,他們起初隻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以後,就發現必須再進一步;再進一步以後,又必須更進一步。其實必須走到盡頭然後能生效,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經濟,並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國藩諸人雖向近代化方麵走了好幾步,但是他們不徹底,仍不能救國救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