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李後主的故事:問君何如東流水,一洗鉛華萬古愁(1)(2 / 2)

大周後比妹妹大十歲,她和李煜基本上是同歲,史載李煜和大周後兩個人在文學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李煜不用說了,周娥皇的音樂造詣據說在當時的南唐是獨步天下的。她曾經在李煜父親李璟的生日宴會上彈奏琵琶,李璟對她的技藝十分稱賞,把一把珍貴的“焦桐”琵琶贈送給她。所以她和李煜的這段婚姻絕對是郎才女貌的“黃金搭檔”。事實上,李煜和大周後的夫妻感情也確實很深,兩個人又有共同語言,又能相敬如賓,所以夫妻生活很和睦。說有一次夫妻倆在一起飲酒,喝到一半,大周後舉杯邀李煜起舞。你看,在古代能讓皇帝為自己跳舞的,我看遍史書,這還就是唯一的一次記載,說明這夫妻倆的感情生活還是很平等的。李煜一點兒也不生氣,還很高興,但他說要我跳也行,但你要先給我而且是現給我譜一首新曲子我才跳。大周後也不推辭,頃刻而成《邀醉舞破曲》、《恨來遲破曲》兩首,於是這位南唐天子就為了一個女人翩翩起舞起來。我們不說大周後即興作曲的這種超凡的音樂才華,也不說李煜能馬上依新曲而舞的舞蹈藝術,單隻是這種夫妻生活,就夠得上那句“琴瑟之合”的讚譽了吧!

所以對於兩人這種溫柔繾綣的愛情生活,李煜後來寫過很多詞來描繪和紀念過。但是,正是這段美好婚姻生活的記載也讓李煜後來背上了背叛大周後的罵名。

後來,大周後得了重病。而且禍不單行,她和李煜四歲的小兒子這時候也得急病死了。大周後知道了這個消息,十分傷心,病得就更加厲害了。說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飲食他都要親自照顧,湯藥也一定要親口嚐過才喂給妻子。冬天的晚上,他整夜整夜地守在妻子身邊,睏極了也隻是和衣而臥,衣不解帶。但這一切都不能挽救大周後的生命。大周後把心愛的焦桐琵琶和自己臂上一直佩戴的玉環留給李煜作紀念,又親自寫了要求薄葬的遺書。於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的十二月去世了,時年二十九歲。在大周後死後,《南唐書》記載“後主哀甚,自製誅刻之石與後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書燔之與訣,自稱鰥夫煜。其辭數千言,皆極酸楚。”就是李煜為了深刻悼念自己的亡妻,把周娥皇最喜歡的焦桐琵琶與她同葬,還寫了篇感人至深的哀悼文章,在文章裏,這個一國的皇帝、當朝的天子竟然自稱是“鰥夫煜”。可見他對大周後的感情了。

有人會說,這李煜表現得很深情啊,很出色啊,那絕對是一個溫情的好丈夫,怎麼就背叛了大周後了呢?

原來就是在大周後重病期間,發生過一件小事。

陸遊的《南唐書》裏記載:“後寢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麵不外向。故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也就是大周後還在重病的時候,李煜已經把周娥皇的妹妹周女英悄悄接到宮裏來了,結果大周後還不知道。不巧有天她剛好看到就問“你什麼時候來宮裏的?”周女英當時還小,也不太懂這裏頭的忌諱,就坦白地說“姐夫已經把我接來好多天了”。大周後一聽這話,心裏涼了半截,大概是對李煜對自己的那份感情太失望了,所以此後至死,都一直麵向著牆躺,再也不回過身來看李煜一眼。因為這件事,所以陸遊猜測李煜和大周後兩個人最後感情是破裂了,而李煜在大周後死後表現得那麼哀傷,不過是要掩蓋他和小周後的私情而已。

後人大多采用了陸遊的這種說法,像宋人王銍的《默記》,清代吳任臣的《十國春秋》大都直接沿用了陸遊的這種說法,而那首描繪李煜與小周後在大周後重病時幽會的《菩薩蠻》就成了李煜背叛大周後的佐證。

事實上,我是不太讚成陸遊的這種“後主過哀以掩其跡”說法的。原因我想至少有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