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黨內外對農民運動有動搖和微詞時,他大聲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井岡山時期,革命處於低潮時,他甚至用詩一樣的浪漫語言預言革命高潮的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抗日戰爭處在最艱苦的相持階段,許多人苦悶、動搖時他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你再看解放戰爭中他為新華社寫的新聞稿: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誌,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我軍“摧枯拉朽”,敵軍“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你看這氣勢,是不是有《過秦論》中秦王振四海、製六合的味道?再看他在1949年第一屆政協會議上的致辭: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是一個勝利者的口吻,時代巨人的口吻。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搞核訛詐,他說:“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古今哪一個文章家有這樣的氣勢!
從上麵所舉毛澤東不同時期的文章中,能看出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為文要有丹田之氣,不可裝腔作勢。古人論文,講氣貫長虹,力透紙背。韓愈搞古文運動,就是要恢複漢文章的質樸之氣,他每為文前先讀一遍司馬遷的文章,為的是借一口氣。以後人們又推崇韓文,再後又推崇蘇東坡文,都有雄渾、汪洋之勢。蘇東坡說:“吾文如萬斛泉湧,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裏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他們的文章之所以有氣勢,是因為有思想,有個性的思想。毛澤東的文章也有思想,而且是時代的思想,曾是一個先進的政黨、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的思想,與之不可同日而語。毛澤東也論文,他不以泉比,而是以黃河來比:“文章須蓄勢。河出龍門,一瀉至潼關。東屈,又一瀉至銅瓦。再東北屈,一瀉斯入海。……行文亦然。”毛在《講堂錄》中說:“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為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無論才學,他都是立誌要超今人和古人的。如果說蘇文如泉之湧,他的文章就是海之波濤了。
當黨內外對農民運動有動搖和微詞時,他大聲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井岡山時期,革命處於低潮時,他甚至用詩一樣的浪漫語言預言革命高潮的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抗日戰爭處在最艱苦的相持階段,許多人苦悶、動搖時他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你再看解放戰爭中他為新華社寫的新聞稿: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誌,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我軍“摧枯拉朽”,敵軍“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你看這氣勢,是不是有《過秦論》中秦王振四海、製六合的味道?再看他在1949年第一屆政協會議上的致辭: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是一個勝利者的口吻,時代巨人的口吻。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搞核訛詐,他說:“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古今哪一個文章家有這樣的氣勢!
從上麵所舉毛澤東不同時期的文章中,能看出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為文要有丹田之氣,不可裝腔作勢。古人論文,講氣貫長虹,力透紙背。韓愈搞古文運動,就是要恢複漢文章的質樸之氣,他每為文前先讀一遍司馬遷的文章,為的是借一口氣。以後人們又推崇韓文,再後又推崇蘇東坡文,都有雄渾、汪洋之勢。蘇東坡說:“吾文如萬斛泉湧,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裏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他們的文章之所以有氣勢,是因為有思想,有個性的思想。毛澤東的文章也有思想,而且是時代的思想,曾是一個先進的政黨、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的思想,與之不可同日而語。毛澤東也論文,他不以泉比,而是以黃河來比:“文章須蓄勢。河出龍門,一瀉至潼關。東屈,又一瀉至銅瓦。再東北屈,一瀉斯入海。……行文亦然。”毛在《講堂錄》中說:“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為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無論才學,他都是立誌要超今人和古人的。如果說蘇文如泉之湧,他的文章就是海之波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