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可以把毛澤東常用的文體大概分為四大類,或者說四種文章,即講話文章、公文文章、新聞文章和政論文章。從本質上講,前兩類文章都是廣義的文章,是為某項具體工作而為的,是麵對專門的工作對象,是“小眾”,不是“大眾”。第三類雖是麵對“大眾”,但並不強調美感。隻有第四類是狹義上的文章,真正意義上的文章。除以思想開導人,還要以情動人,以美感人。但是毛澤東才高八鬥,在可能的情況下,不管哪一類,他都一律寫成美文。下麵我們一一分析他怎樣寫這些文章。
一、毛澤東怎樣寫“講話文章”
1.領袖的講話是民眾智慧的結晶。既做了領導者,施政的第一關就是有口才、善總結、會分析、能鼓動。
“講話文章”是從講話、談話、演說而成的文章。之所以獨立成題拿來分析,有這樣幾個理由:一是講話永遠是工作的一部分,過去是,將來還是,是幹部的必修課,不可回避;二是由講話而生的文章比一開始就用筆寫的文章另有一種味道,有獨特的風格和規律;三是講話文章在中國散文中是個新品種,諸子散文有談話式,但還未形成完備的文章結構。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梁啟超等一路下來都是“寫”文章,“說”文章的還沒有。講話、鼓動是進入近代社會,特別是民主革命興起後而大盛的。講話而後又整理成文,攜講話之勢,存講話之風,又合文章規律,毛是集大成者,至今仍獨占鼇頭,毛之後無出其右。所以研究毛澤東的“講話文章”,無論從學術角度還是從指導現實角度都是有必要的。
講話,向來是政治領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們文章中的一種。一個一生沒有精彩演說和講話的領袖,就像一個跑龍套的演員。
毛澤東一生在各種大小會上有無數的講話與報告,後來有不少形成了文字。在他的一至四卷《選集》和一至八卷《文集》(下同)中共收有約一百一十九篇。我們可以把這些稱作為“講話文章”或“口頭文章”,它是從講話而來,而且是從一個始終在一線領導火熱鬥爭的領袖口中而來,於是便有了它的唯一性。天下官員何多,講話何多,官員印發自己的文章何多,但像毛這樣的講話風格進而成文的卻不多。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一要主題鮮明,作者有鼓動家的本事,一席話就能使懦者勇,貪者廉,愚者悟,憤然圖進;二要言語生動,作者有藝術家的本事,讓人聽得當場眉飛色舞,心花怒放。說到底就是思想性加藝術性。因為是麵對麵、現對現地交流,最考驗講演者的才華。既要肚子裏有貨,還要能臨場發揮。
毛澤東的講話文章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大型會議的報告,二是各種專門會議的講話或即席發言。毛在大型會議上的報告(包括開、閉幕詞)高屋建瓴,雍容大方,最見領袖風度。一般都是為闡述或解決某一個階段性的關鍵課題,分析形勢,提出任務,製定目標,總結號召。其結論常為曆史發展所驗證,成為時代的裏程碑。如紅軍時期的《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古田會議決議)、《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湘贛邊區二次決議);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戰爭和戰略問題》(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新民主主義論》(在邊區文化協會上的講話)、《論聯合政府》(七大政治報告);解放戰爭時期的《關於重慶談判》(在延安幹部會上的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楊家溝會議上的報告)、《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等。第二類是毛在各種專門會議、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話,是針對某一個問題。這不像前麵那種大型、戰略性的重要會議要做較長準備,仔細論證。它甚至是突然性、遭遇式的,所以總是有的放矢,擊中要害,且常有現場感,即使半個世紀後讀來仍如在眼前,有一種促膝談心、拈花指月的靈動之感。這更見毛的浪漫與風采。如《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還有出訪蘇聯時對我留蘇學生的談話等等。
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可以把毛澤東常用的文體大概分為四大類,或者說四種文章,即講話文章、公文文章、新聞文章和政論文章。從本質上講,前兩類文章都是廣義的文章,是為某項具體工作而為的,是麵對專門的工作對象,是“小眾”,不是“大眾”。第三類雖是麵對“大眾”,但並不強調美感。隻有第四類是狹義上的文章,真正意義上的文章。除以思想開導人,還要以情動人,以美感人。但是毛澤東才高八鬥,在可能的情況下,不管哪一類,他都一律寫成美文。下麵我們一一分析他怎樣寫這些文章。
一、毛澤東怎樣寫“講話文章”
1.領袖的講話是民眾智慧的結晶。既做了領導者,施政的第一關就是有口才、善總結、會分析、能鼓動。
“講話文章”是從講話、談話、演說而成的文章。之所以獨立成題拿來分析,有這樣幾個理由:一是講話永遠是工作的一部分,過去是,將來還是,是幹部的必修課,不可回避;二是由講話而生的文章比一開始就用筆寫的文章另有一種味道,有獨特的風格和規律;三是講話文章在中國散文中是個新品種,諸子散文有談話式,但還未形成完備的文章結構。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梁啟超等一路下來都是“寫”文章,“說”文章的還沒有。講話、鼓動是進入近代社會,特別是民主革命興起後而大盛的。講話而後又整理成文,攜講話之勢,存講話之風,又合文章規律,毛是集大成者,至今仍獨占鼇頭,毛之後無出其右。所以研究毛澤東的“講話文章”,無論從學術角度還是從指導現實角度都是有必要的。
講話,向來是政治領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們文章中的一種。一個一生沒有精彩演說和講話的領袖,就像一個跑龍套的演員。
毛澤東一生在各種大小會上有無數的講話與報告,後來有不少形成了文字。在他的一至四卷《選集》和一至八卷《文集》(下同)中共收有約一百一十九篇。我們可以把這些稱作為“講話文章”或“口頭文章”,它是從講話而來,而且是從一個始終在一線領導火熱鬥爭的領袖口中而來,於是便有了它的唯一性。天下官員何多,講話何多,官員印發自己的文章何多,但像毛這樣的講話風格進而成文的卻不多。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一要主題鮮明,作者有鼓動家的本事,一席話就能使懦者勇,貪者廉,愚者悟,憤然圖進;二要言語生動,作者有藝術家的本事,讓人聽得當場眉飛色舞,心花怒放。說到底就是思想性加藝術性。因為是麵對麵、現對現地交流,最考驗講演者的才華。既要肚子裏有貨,還要能臨場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