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他在青年時期辦《湘江評論》,麵對風雨如磐的黑暗世界就喊出: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在戰爭最困難的時候,他講:
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清醒地估計了國際和國內的形勢,知道一切內外反動派的進攻,不但是必須打敗的,而且是能夠打敗的。當著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在革命取得勝利時他講: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屆政協會祝詞)
他是一生英雄,絕不服軟,絕不示弱,文章和講話始終充滿硬氣、正氣和王者之氣。
第二個特點是有思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從事出,片言成典。
領袖是什麼?是思想家,他要用他的思想來統一隊伍,率領民眾改造世界。人們讀領導人的文章不是讀小說,也不是來聽他說空話,是要獲得思想,要解決問題。毛澤東所以能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是因為他的講話和文章中有思想,有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思想,解渴。給我們一點思想吧,這是人民對一個領袖的起碼要求。
毛澤東文章中的思想體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大的戰略思想。毛在各革命曆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思想,並為後來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如土地革命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持久戰戰略;解放戰爭時期的將革命進行到底;建立政權之初的“兩個務必”,反貪廉政。還有一係列的建黨、建軍思想。這些都體現在他的文章中。
二是具體的思想。他在談每一個具體的、個性的問題時,卻能歸納出本質的、共性的哲理。這就是領袖,政治領袖,思想領袖。所以毛文總是那樣耐讀、有味,並讓人永遠地記住。
他在《重慶談判》一文中講當時的軍事形勢,說:“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了,他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以後在許多地方被人引用,甚至人們已經不大注意最初的出處。
類似的例子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比如著名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就是在一個普通戰士的追悼會上說的,而《紀念白求恩》的文章中則產生了關於做人標準的名言:“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他在青年時期辦《湘江評論》,麵對風雨如磐的黑暗世界就喊出: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在戰爭最困難的時候,他講:
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清醒地估計了國際和國內的形勢,知道一切內外反動派的進攻,不但是必須打敗的,而且是能夠打敗的。當著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在革命取得勝利時他講: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屆政協會祝詞)
他是一生英雄,絕不服軟,絕不示弱,文章和講話始終充滿硬氣、正氣和王者之氣。
第二個特點是有思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從事出,片言成典。
領袖是什麼?是思想家,他要用他的思想來統一隊伍,率領民眾改造世界。人們讀領導人的文章不是讀小說,也不是來聽他說空話,是要獲得思想,要解決問題。毛澤東所以能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是因為他的講話和文章中有思想,有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思想,解渴。給我們一點思想吧,這是人民對一個領袖的起碼要求。
毛澤東文章中的思想體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大的戰略思想。毛在各革命曆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思想,並為後來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如土地革命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持久戰戰略;解放戰爭時期的將革命進行到底;建立政權之初的“兩個務必”,反貪廉政。還有一係列的建黨、建軍思想。這些都體現在他的文章中。
二是具體的思想。他在談每一個具體的、個性的問題時,卻能歸納出本質的、共性的哲理。這就是領袖,政治領袖,思想領袖。所以毛文總是那樣耐讀、有味,並讓人永遠地記住。
他在《重慶談判》一文中講當時的軍事形勢,說:“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了,他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以後在許多地方被人引用,甚至人們已經不大注意最初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