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澤東圖書館記(1 / 2)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本子是三年前圖書館花了三十萬元從河北一個收藏者手裏買來的。現在社會上還流傳著另一本,品相比這還好一點,緞麵上的一朵暗花正好在封麵的中心,拍賣價已經出到一百六十萬元,主人還不肯出手。《毛選》的編輯出版貢獻最大者有兩人。一個是鄧拓,在戰火中編了第一本《毛選》;一個是田家英,精心保存了毛的許多手稿,是解放後《毛選》編輯的第一主力。可惜這兩人在“文革”中都死於非命。

在珍品室還有這樣幾件藏品。一件是解放前國統區正申書局出版的小冊子,封麵書名為《孫中山先生論地方自治》,打開後裏麵卻是毛澤東的文章選編,這是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檢查。還有一本《六大以前》,落款是“中共中央書記處印,1942”。當時為配合整風,中央編了《六大以前》《六大以後》《兩條路線》等幾本書。因為是作為高幹學習之用,印數很少,又趕上胡宗南進攻延安,撤離時大都銷毀了,所以流傳極少。這本《六大以前》現在全國僅存兩本。

館內收藏的各種毛澤東著作版本約兩千多種,1949年以前的有七百種。其中還有一些珍品。如1945年7月我江南根據地在蘆葦蕩裏用蘆葦製紙印刷出版的《毛選》,有陸定一曾簽名收藏的中共晉察冀中央局1947年3月編的《毛澤東選集》1~6卷,等等。最特別的是一種手抄本《毛選》。抄者大都是書法愛好者,且對毛澤東有特別的敬仰之情,做這件事時懷有一種僧人抄經式的虔誠。

一位河北滄州的退休幹部用行書在宣紙上手抄了全部《毛選》四卷,每個字如小核桃之大,然後手工裝裱成本四十八冊,在1998年12月26日毛生日那天他親自將書送到韶山。還有一個手抄本更為奇特,也是毛筆宣紙手抄四卷本,但一色蠅頭小楷,每個字與《毛選》裏的鉛字一樣大,每一頁無論頁碼、標點、版式、字數都與原書相同。抄完後也手工裝訂成一套《毛選》四卷。這簡直是一件巧奪天工,以手工而奪現代印刷機器之工的稀世藝術珍品。這些手抄本都曾有人出天價收藏,但作者隻捐贈這裏,分文不取。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也許是一種巧合,他在中南海辦公的地方就名菊香書屋。讀書是毛澤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他平時睡一張大木板床,半張床上卻堆滿了書。他在延安時說:“如果我能再活十年,我就要讀九年零359天書。”直到去世前七小時他還在閱讀,真正是伴書食,伴書眠,伴書工作,伴書而終。毛去世後從菊香書屋清出九萬多冊書。

這些書上有他大量的批注手跡,都一起移送中央檔案館了。而那張與書共眠的大木床則被鄉親們請回了韶山,現保存在離圖書館不遠的毛澤東遺物館。毛晚年視力不好,閱讀困難,他就用自己的稿費印了一批大字本的書,共一百一十九種。開始用三號、二號字印,後來視力再減退,幹脆用標題字來印了。可想他當時想要讀書的急迫之情和捧讀之苦。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本子是三年前圖書館花了三十萬元從河北一個收藏者手裏買來的。現在社會上還流傳著另一本,品相比這還好一點,緞麵上的一朵暗花正好在封麵的中心,拍賣價已經出到一百六十萬元,主人還不肯出手。《毛選》的編輯出版貢獻最大者有兩人。一個是鄧拓,在戰火中編了第一本《毛選》;一個是田家英,精心保存了毛的許多手稿,是解放後《毛選》編輯的第一主力。可惜這兩人在“文革”中都死於非命。

在珍品室還有這樣幾件藏品。一件是解放前國統區正申書局出版的小冊子,封麵書名為《孫中山先生論地方自治》,打開後裏麵卻是毛澤東的文章選編,這是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檢查。還有一本《六大以前》,落款是“中共中央書記處印,1942”。當時為配合整風,中央編了《六大以前》《六大以後》《兩條路線》等幾本書。因為是作為高幹學習之用,印數很少,又趕上胡宗南進攻延安,撤離時大都銷毀了,所以流傳極少。這本《六大以前》現在全國僅存兩本。

館內收藏的各種毛澤東著作版本約兩千多種,1949年以前的有七百種。其中還有一些珍品。如1945年7月我江南根據地在蘆葦蕩裏用蘆葦製紙印刷出版的《毛選》,有陸定一曾簽名收藏的中共晉察冀中央局1947年3月編的《毛澤東選集》1~6卷,等等。最特別的是一種手抄本《毛選》。抄者大都是書法愛好者,且對毛澤東有特別的敬仰之情,做這件事時懷有一種僧人抄經式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