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傳真還表示,“此後我方經海上遣返大陸居民時,本會亦可能逐批提供名單,供貴會參處。”8月10日,我紅十字會韓長林秘書長傳真給陳長文,告之“我們原則同意您提出的有關紅十字會今後參與人員遣返的建議,具體辦法待與有關部門研商後另告。”這個傳真是對最初的信號表示的一個積極的態度,預示兩岸紅十字組織有可能合作。
8月11日,台灣紅十字會應我要求將“閩平漁5540號”漁船平麵示意圖,遣返大陸船員以及私渡者名單、來台時間、出發地點一覽表傳真提供給我們。據8月9日台灣“《中央日報》”報道,台灣“國防部長”陳履安已與陳長文交換意見初步決定,今後遣返大陸偷渡民眾的作業,將由紅十字來處理,“國防部”則從旁協助。陳長文指出,今後處理大陸偷渡民眾的遣返作業,將協調大陸紅十字會,負責海峽中線以後的部分,使偷渡民眾在遣返的全程中,能得到妥善、人道的待遇。這則消息與台灣紅十字會8月8日的傳真內容是一致的。
然而,正在兩岸為25人慘案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正在台灣方麵為洗刷自己的責任,不得已“公開”遣返作業,並表明自己“人道”之際,又發生了另一起慘案。
8月13日,台灣海軍押送福建“閩平漁5202號”漁船駛回福建。在台灣基隆港以北13海裏處,軍艦與漁船相撞,漁船斷裂翻覆,船上被遣返的50名福建人,有21人溺斃。“閩平漁5202號”關置人員的船艙釘有木板。據獲救者說,船在被撞前,原先被關在艙內的人已弄掉了封艙木板,登上船麵,否則必被封死在艙內,死傷將更為嚴重。
不到一月,接連發生兩起慘案,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台灣報紙大幅報道,各種評論要求台灣當局負起責任。這時候,台灣記者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天天追蹤報道。一位台灣記者趕到福建平潭島白青鄉采訪,被當地老人、婦女圍住,打聽其親人的情況。他寫道:“我怎麼去解釋,而如果換來的是整村的悲泣同哭,我怎麼有勇氣去麵對呢?這個悲劇事件的責任雖與自己無關,但總是台灣的人,我又怎能置身事外呢?”在記者吃午餐時,一位死難者家裏的婦女一直跟著,坐在記者背後牆角的板凳上,默默地盯著,記者後來在文章中寫道:“我仿佛感到背脊上有一股涼氣直直上升,我確乎沒有勇氣麵對這個新寡的女人了。”
短短不到一月,46條人命含冤以歿,責任在誰?台灣有關方麵已如千夫所指。台灣“中國統一聯盟”兩次發表聲明,呼籲當局廢棄“三不”陋規,與彼岸相關部門盡速接觸會商,針對海峽兩岸人民渡海往來事宜,訂定明確規範,使台、閩同胞皆有法可依,徹底防杜悲劇之重演。台灣有關方麵也感到事態嚴重,難辭其咎,更使其頭痛的是,記者天天盯著在“靖廬”的待遣返者,看當局如何動作。在內外壓力下,台灣方麵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尋求與我聯係商談的對象。官方不肯,體育奧委會渠道(當時正商量台灣體育代表隊參加亞運會的中文名稱問題)似乎又名不副實。找來找去,權衡再三,最後還是找到我紅十字會。此時,台灣報紙已刊登,台灣當局已決定今後用軍艦將我漁民送到金門,讓台灣紅十字會從金門來參與遣返作業。但遣返不是單方麵的,不商談顯然是行不通的。這兩起事件就成了金門商談的近因,兩岸紅十字組織擔當商談的主角也是90年代初的一個機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