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曆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地位(2 / 2)

喬冠華談笑風生,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道:西方的新聞媒體,把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政府官員,描繪成青麵獠牙的洪水猛獸,我們現在到大家中間來,就是要讓大家仔細看清楚,我們究竟是不是駭人的魑魅魍魎。

作為聯合國注冊記者的趙浩生,當時就站在被邀的記者群中,他再次領略了在重慶時就以舌利筆健著稱的“喬老爺”的風流倜儻。趙浩生心潮澎湃,他當時的激動與興奮,遠遠超過了中國大陸的許多人。國民黨的外交,是屈膝哀求式的外交,它根本無法使廣大海外僑胞在所在國挺起腰杆;而新中國政府的強盛和獨立的外交,才使海外華人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這種感覺,長年生活在國內的人是難得體驗的。

中國加入聯合國的第二年,即1972年2月21日,尼克鬆總統訪華,這不但是一個爆炸性的大事件,而且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場“中國熱”。全美的中國餐館均以複製中國政府接待尼克鬆時的國宴菜單號召顧客,茅台酒頓時身價百倍,連中山裝(美國人稱之為“毛裝”)也成了眾人仿效的時裝,有關尼克鬆訪華的報道和時評也都是最搶手的新聞熱點。

不久,以喬冠華為團長、黃華為副團長的中國代表團抵達紐約,在美國又掀起了一陣“中國熱”的高潮。中美隔絕23年,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的出現,引發了人們極大的好奇心。代表團抵達紐約不久,團長喬冠華就召集秘書處中國科的全體人員見麵,他的開場白非常有趣,向大家說明共產黨人並非青而獠牙的魔鬼,大家同是中國人,代表團願與諸位同心合作。作為一個早已在聯合國登記的專欄作家,趙浩生經常到聯合國總部去采訪,在和中國代表團的人接觸之後,趙浩生發現他們個個態度和藹、謙遜。中美隔絕這麼久,他們覺得對美國的了解不夠,急於向人虛心求教。趙浩生和代表團的發言人高梁認識之後,他希望趙浩生以一個老記者的身份給代表團成員係統地介紹一下美國。

趙浩生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同時又是美國公民,促進中美間的相互了解是我的份內之事。我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每隔一個星期到他們下榻的羅斯福飯店去介紹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情況,因此結識了很多代表團的朋友。這些人都是中國外交界的才俊精英,後來都成了部長和大使級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和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詩人周南和駐日大使張曙。

我和新華社聯合國分社的朋友們來往更多。他們的辦公室在三樓新聞處,我每次到聯合國都去他們那裏去串門,然後一同去咖啡廳喝茶、聊天。第一任社長張海濤、第二任社長於民生,還有經常到紐約,後來出任華盛頓分社社長的彭迪和錢行夫婦。他們都曾到我家裏做客,成了交往甚多的好朋友。

9月25日,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訪華,29日中日雙方簽訂了聯合聲明並建立外交關係,為了慶祝這一喜事,趙浩生建議駐聯合國的中日記者舉行一次聯誼會,雙方都欣然接受了。聯誼會在紐約的一家日本餐館裏舉行,中方有張海濤、彭迪、錢行,加上趙浩生一共4人,日方記者有30多人。大家在歡慶中日建交的同時,日本記者還開玩笑地批評田中首相不該在北京寫詩,因為中國領導人是寫詩的高手,這豈不是“班門弄斧”

中國重返聯合國、尼克鬆訪華,中日建交,中國外交的連續成功,趙浩生激動的心情是可以想見的。趙浩生經曆了漫長的等待,終於在美國聽到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雄壯的樂聲,看到了五星紅旗在美國的上空高高飄揚,趙浩生的內心百感交集,無比激動,他以最大的嗓音伴隨著那高昂的旋律放聲歌唱。這是一次積蓄了很久的爆發,他一邊唱著,一邊任淚水盡情地流淌。在這熱血沸騰、淚如泉湧的激動瞬間,趙浩生感到的是一種享受、一種發泄、一種解脫,他在心裏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回去!”

順便提一下,1995年春季,當趙浩生拜訪喬冠華夫人章含之女士時,他們很自然地憶起了在聯合國的初次會見。趙浩生說:“當時給我印象極深刻的,是代表團的男士一律中山裝,女士都著兩用衫,而顏色則幾乎是一樣的灰色,誰和誰都難以區分。”章含之聞之莞爾:“咳,您就別提這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