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寶島,感歎滄海桑田(2 / 2)

但不管胡先生的處境如何,他畢竟是領我走進新聞界的恩師,我訪問台灣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拜望這位恩師。和胡先生見麵之前,聽說他已經癱瘓。他住在天母,是本地的一處高級住宅區。經過大段曲徑層層的鐵門來到胡氏的公寓,隻見他癱坐在客廳的一個大沙發中,不複當年坐在重慶《中央日報》和上海《東南日報》老板寶座上的英姿勃發的氣派。不過衰老卻使他平添了幾分親切、和藹。他非常熱情地歡迎我們,並留我們便餐暢敘。他的癱瘓十分嚴重,在房間裏活動需要人背著。但他的興致很高,頻頻向我詢問祖國大陸的情況,尤其關心他生活和事業的老根杭州的情況。我鼓勵他回杭州去看看,誌願推著他的輪椅在蘇堤、白堤上轉轉。他說在台灣很少聽到有關大陸的真實情況,聽了我的介紹,他覺得我應該多和關心大陸的台灣工商、新聞界以及政界的朋友們談談。他特別介紹我去見見辜振甫先生,打電話和辜振甫聯絡時,發現辜先生回老家避暑去了。

說到胡健中,筆者在這裏不妨多交代幾句。

胡健中在退台高官中是屬於有才華、有眼光的人,更重要的是對蔣介石絕對忠誠,故深得蔣介石欣賞倚重。

當年,蔣介石退居台灣時隻是個下野“總統”和國民黨總裁,大權旁落在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陳誠手中。陳誠雄心勃勃,暗生取蔣而代之想念,他的部下也躍躍然,推陳誠出來競選“總統”。

在國民黨召開的一次討論“總統”人選的中常會上,蔣介石故作倦勤姿態,擁陳派正欲乘虛而入。胡健中一躍而起,慷慨陳詞,力保蔣的領袖地位。他的演說激越且聲淚俱下,使與會者無不感動。蔣介石遂稱讚胡言論“有古大臣風”,借機半推半就接受胡氏忠言。此後胡奔走於台灣、香港間,為蔣競選,終使其坐牢“總統”寶座。

胡健中的護駕之功,使他在一個時期成為蔣身邊紅得發紫的人物,蔣對他言聽計從。作為回報,蔣讓胡從“行政院長”到“駐日大使”中任選一職,但胡對做官不感興趣,安於作智囊。但伴君如伴虎,稍有閃失,就可能釀成千古恨,胡健中的悲劇也在於此。一次,蔣介石同胡談起蔣經國的前途。為了給小蔣執政作鋪墊,老蔣直言告訴胡,想讓小蔣掌管情治工作。胡聽後又以古大臣風坦言說:“以經國兄的雄才大略,必可膺黨國重任。但天將降大任予斯人也,必以樹德為本。情治工作是樹怨的工作,經國兄以不介入為好。”

對於一生善玩政治權謀,靠情治維係自己政治統治的蔣介石來說,胡健中這番頗有見地的忠言,實屬天真的書生之見,蔣介石自然未予采納。

最終,小蔣執情治牛耳,胡對此自然有看法。一些好事者自然傳話至小蔣耳朵裏,蔣經國以為胡氏阻其仕途,心存芥蒂。

老蔣逝世,小蔣當權,胡遂遭冷凍。早該頤養天年的胡健中倒也不太介意冷落,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由芥蒂引出種種不可說的災禍,使他在風燭殘年反而多起事來,又患了半身不遂的病,人生的悲哀莫此為甚。

一肚子的感歎,在台灣,麵對炎涼世態,胡健中長年三緘其口。隻有在老部舊、入了美國國籍、真正置身事外的趙浩生麵前,他才一吐為快,出口怨氣罷了。趙浩生也因此對台灣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