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海和我也有很深的淵源。我的父親方聲恒先生,祖籍浙江,卻於上海出生。因祖父早逝,所以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祖母一直是和我們住在一起,父親和祖母都是以上海話聊天,因此我可以聽得懂上海話。無論到南京或上海,都好像回到家鄉,緬懷親恩。
父親離開人間已有25年,他自小家境清寒,祖父早逝,身為長子的父親,在14歲時,就必須負起照顧8個弟妹和祖母的責任。他為了家計,任何勞苦的事都做過,但艱苦的環境並未因此打消他一心向學的誌向,他苦讀獲得博士學位,不僅為國效力,更教育英才,春風化雨。
子女中,父親最疼我,我也曾許下心願,要讓他及母親過一個舒適的晚年。但非常可惜,等我畢業做事、經濟狀況改善,父親卻因中風而過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許多年來,我一直以未能好好地奉養、報答父親,視為我最大的遺憾。也曾興起想去父親出生與居住過的地方看看的念頭。中共中央台辦官員告訴我,隻要知道地址,一定可以查得到。但是父親已仙逝25年,當初離開大陸到台灣落地生根,怎麼會想到大陸會和台灣再交流呢?我該如何去打聽父親居住過的地址呢?走筆至此,不禁悵然。
5月2日上午,戰哥、我與三名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秘書長林豐正等人,赴錦江飯店拜會大陸海峽交流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11時不到,這位剛過90歲生日、神采奕奕,備受我們尊敬的長者,在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及副主任李炳才的陪同下,笑容滿麵地在飯店門口歡迎我們,並和大家一一握手。
戰哥首先表示,此次來是向汪道涵先生請安,此次拜訪定位為“和平之旅”,就是希望推動兩岸和平。戰哥並感謝汪老在兩岸和平的貢獻,稱許汪老是創造曆史的人;同時戰哥亦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令人憂心,現在應該是一個契機,大家應秉持辜汪會談方向,繼續努力。”
汪道涵先生則表示,看到這幾天電視及報紙的報道,對於戰哥率團前來非常感動,也覺得非常成功。戰哥同時轉交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女士委托代轉的一封信函,以及一份禮物,並說這次原本想邀請辜嚴倬雲女士一同前來,但因她身體欠佳,奉醫囑咐,無法同行。但辜嚴倬雲女士非常感謝汪道涵先生派代表到台北,祭悼辜振甫先生,特以一封親筆信以及辜振甫先生遺留的一幅畫作,即辜振甫年輕時所畫《從紗帽山遠眺觀音山》的油畫相贈。這是汪道涵先生曾在1993年辜汪會談時向辜振甫先生提及,曾經看過以這幅畫作所做的明信片,覺得非常喜歡,當時辜振甫先生即答應要以這幅畫送給汪道涵先生。汪道涵先生則對辜振甫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他說兩人非常談得來,也表示大陸方麵高度肯定辜振甫對“九二共識”的看法。汪道涵先生讚賞國民黨代表團的到訪,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戰哥和胡錦濤總書記發布的五大願景,他都讚成。
戰哥與汪道涵先生雖是初次相見,但兩人像是老友重逢,細說從前,展望未來,娓娓吐敘,氣氛溫馨。更感人的是,大家心有靈犀,戰哥以祖父連橫先生所著《台灣通史》與王俠軍的琉璃藝品“宏圖”致贈給汪道涵先生;汪道涵先生則送給戰哥兩種版本的《台灣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1996年版)以及一幅90歲上海老師傅秦雲嶺先生的畫作,畫上寫著“江山如畫”四個字,另外送給我一個瑪瑙“筆洗”。我想他們在選擇禮物時,都是十分用心、寓意深遠。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這位有智慧、有遠見的長者,我們祝福他永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