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結束的“傳奇”(3 / 3)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雜誌發表的《飛鴻,來自大洋彼岸——台灣鄉親許先生尋“難友”紀實》及青島市台聯會副會長吳聲銘先生撰寫的《扯不斷,理還亂——難友信往記》之後,在大陸、島內和海外反響空前強烈。幾個月來,各方來信計有幾十封,有的讀者打來了電話,有的還徑直找到編輯部一訴衷腸。大陸台籍老兵要求返鄉探親由來已久,自1987年11月台灣當局有限度地準許台胞赴大陸探親以來,這種呼聲更像波濤洶湧的大海,越發難以平靜。加拿大台胞許先生尋找“台灣技術員兵”滯留大陸者的義舉,恰逢其時,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更使大陸台籍老兵平添了幾許欣慰、喜悅、孤憤、憂愁……

“台灣技術員兵”第一期學員周清樟、曾炳貴先生和第二期學員侯玉輝先生是最早讀到這兩篇文章的三位台籍老兵。當時,他們正分別代表上海、浙江和廣東的台胞在北京參加第三屆台灣同胞代表大會。在同記者座談時他們表示:感謝許先生出於同鄉、同學、難友的情誼還記掛著我們;也感謝《台聲》竭誠為台胞服務,神奇般地將我們這一群人串連了起來。曾服役國民黨“吉安艦”的曾炳貴先生告訴記者:“我們這些鄉親雖然都在大陸,但40年來彼此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有的隻知在某縣、某市,但具體住址及工作單位並不清楚。這次是《台聲》使我們人手一份通訊錄,一隻在手,二十幾位鄉親的情況無一遺漏,一目了然,真是辦了件大好事。”在福建廈門港務局任職的第二期“技術員兵”洪榮太先生來信說:“轉瞬四十年,思一思生育我的故土,想一想我們這一群不幸的台灣郎的苦處,真叫人五內俱焚。我們從心底呐喊,何時才能重返故裏,以償多年夙願啊!”這一群海軍弟兄的悲歡也引起了陸軍弟兄們的共鳴。一位來自海南的陸軍老兵不無嫉妒地說:“海軍鄉親真榮幸,海外還有同學找你們,但海軍畢竟人數不多,我們陸軍老兵如今活著的少說也有一千,人多,又分散,誰又能將我們陸軍全都串連起來呢?”泉州的一群老兵也坐不住了,他們希望在《台聲》上發表公開聲明,要求國民黨當局講些人道,準許他們回家。

海外的反響也十分強烈。加拿大台胞許先生3月中旬收到了第二期《台聲》,他在給我社記者的來信中寫道:或許我們都是具有血淚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連我本人也深為感動。我畢生的夢幻總算實現了大半,剩下的隻有捧回林君之骨殖,同諸位難兄難弟擁抱敘舊,並一同向國民黨討公道了。許先生當即將這兩篇文章傳回島內,希望能在島內報刊轉載。在此之前,他還曾撰寫了一篇題為《為一群被國府遺棄在中國大陸的台灣老兵請命》的文章,連同“台灣技術員兵”滯留大陸人員名單及照片影印件一起分別寄往台灣《自立晚報》、《民眾日報》、《民進報》以及美國洛杉磯《台灣公論報》、《太平洋時報》等報社,請求他們予以披露,許先生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島內和美國洛杉磯的報刊收到“請命”文章後不久,紐約美洲時報週刊總編周昌龍先生來電向許先生采訪了有關細節。不久,在4月份(總字第一六六期)的時報周刊上以《十八個台灣的大陸老兵》為題,發表了獨家報道,公開為大陸台籍老兵鳴不平,同時發表的還有“技術員兵”在大陸存歿者的名單以及其中10人的合影照片。文章問世後,很快傳入島內,4月25日,《中時晚報》以頭版新聞摘登了這篇報道。在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一些“技術員兵”的家屬根據報刊公布的地址給大陸親人寫來了第一封信。青島吳聲銘先生收到姐姐姐夫的來信後說:“我真有沒法形容的高興和激動,竟像孩子似的淚如泉湧”。古人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如今一別四十載,豈止是“萬金”可以抵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