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命運——海峽兩岸跨世紀的師生情(1 / 3)

謝旭立刻被這充滿著澎湃激情的詩篇所感染,洋溢的音樂才華噴礴而出。按照田野的話說,“他一邊念,一邊哼,還用手打著節拍,很快,他就完成了一首抒情的曲子。”

胡朗、謝旭老師馬上把女生們召集起來,一邊唱一邊編舞。午飯後,同樂會便在甲板上召開了。同學們載歌載舞,將壓軸節目《我們是一群春天的海燕》演唱得十分成功。同樂會出現了熱烈的高潮。田野清楚地記得,那群女中學生們,在依依難舍地和船員們告別時,依然深情地唱著那首歌。顯然,這首歌已經深深地打動了她們。這是她們自己的歌。

謝旭是1926年隨父母從菲律賓回國的歸僑。胡朗與謝旭是音樂學院的同學,1945年大學畢業後兩人結婚。他們先在四川萬縣師範學校任教,一年後兩人回到謝旭的老家廈門,並渡海到台灣彰化女中任教。麵對剛從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光複的台灣,這對年輕夫婦感到大有作為,願為祖國寶島的文化建設貢獻青春才華。他們包攬了該校18個班的音樂教學,還兼做民歌的搜集整理等工作。

然而正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蓄勢衝騰之際,1949年,國民黨當局宣布將實施《戒嚴法》。海峽兩岸一度熱絡的交流驟然冰封。謝旭、胡朗夫婦於《戒嚴法》實施之前就離開台灣回到祖國大陸了。幾年後,田野亦經香港輾轉回到祖國大陸。

魂牽夢繞南郭的琴

返回祖國大陸的謝旭、胡朗先在南安師範學校任教。1952年他們夫婦雙雙調到集美。胡朗在集美中學從事音樂教學;謝旭則在集美航校、集美水校、僑校教語文,但仍積極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此後雖仍多有變動,但他們在台灣的那段生活經曆卻一直縈繞在心頭。

“文革”中,謝旭因抄錯一張大字報而深陷囹圄,在台灣的經曆也成為說不清道不明的一段“懸案”。他被判刑20年。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裏,胡朗老師也去了“五七幹校”。在獄中,回憶往昔是謝旭打發日子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回憶在台灣任教的日子,會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台灣學生。他還清晰地記得那些同學,其中有個很有天賦的彰化女孩叫呂學櫻,彈得一手好鋼琴。記得她最愛彈的曲子叫《花之歌》。他也記得在離別這些學生時的場麵,他給一個學生的留言本上寫道:“我們要把生命化作一把炫耀的火炬,它不是短短的燭光,隻照徹一人一地的昏暗,而是要把它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如今,他隻能用這話來自勉。

1980年,羈獄10年的謝旭終於在各方麵的援助下無罪釋放。也許是獄中對往事的回憶太深切的緣故,謝旭很快就完成了《我尋找南郭的琴》一詩。南郭,台灣彰化的一條街道,也是當年謝旭任教的女校所在地。離開台灣幾十年,他始終沒忘記在台灣的生活,更沒忘記當年他所教授的那群可愛的學生。這種思念猶如白雲眷戀山岫般總在他心頭縈繞。在詩中,他寫道——

謝旭立刻被這充滿著澎湃激情的詩篇所感染,洋溢的音樂才華噴礴而出。按照田野的話說,“他一邊念,一邊哼,還用手打著節拍,很快,他就完成了一首抒情的曲子。”

胡朗、謝旭老師馬上把女生們召集起來,一邊唱一邊編舞。午飯後,同樂會便在甲板上召開了。同學們載歌載舞,將壓軸節目《我們是一群春天的海燕》演唱得十分成功。同樂會出現了熱烈的高潮。田野清楚地記得,那群女中學生們,在依依難舍地和船員們告別時,依然深情地唱著那首歌。顯然,這首歌已經深深地打動了她們。這是她們自己的歌。

謝旭是1926年隨父母從菲律賓回國的歸僑。胡朗與謝旭是音樂學院的同學,1945年大學畢業後兩人結婚。他們先在四川萬縣師範學校任教,一年後兩人回到謝旭的老家廈門,並渡海到台灣彰化女中任教。麵對剛從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光複的台灣,這對年輕夫婦感到大有作為,願為祖國寶島的文化建設貢獻青春才華。他們包攬了該校18個班的音樂教學,還兼做民歌的搜集整理等工作。

然而正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蓄勢衝騰之際,1949年,國民黨當局宣布將實施《戒嚴法》。海峽兩岸一度熱絡的交流驟然冰封。謝旭、胡朗夫婦於《戒嚴法》實施之前就離開台灣回到祖國大陸了。幾年後,田野亦經香港輾轉回到祖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