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學子的北京情(1 / 2)

筆者了解到,在北大求學的台灣學生有三十幾位,其中大部分學的是法律、經濟等專業,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看中大陸有很廣大的經濟市場,學經濟、學法律對自己將來幫助會比較大。而吳銘能為什麼選擇古典文獻這樣的“冷門”專業呢?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古典文獻專業,一方麵是興趣所致,中國古人的智慧,他讀起來興味很濃;一方麵是緣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心。“中國現在雖然有許多方麵不盡如人意,但從整個曆史發展看,中國畢竟有五千多年曆史,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從這個角度講,我絕對不相信中國文化經不起現在的衝擊,我對自己祖國的文化還是相當有信心的。”作為北大的博士生,吳銘能學習成績十分出色。他的博士論文答辯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他已在《北大學報》、《北大研究生學刊》和台灣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數十篇文章。但即使這樣,即將畢業的他也麵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他如果回台灣,學曆將不被承認。雖然前幾年,台灣“教育部”曾擬定一個草案,承認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6所高校的學曆,但後來,這個案子又被擱置下來,沒有真正公布實施。今年又說台灣“教育部”對來大陸學習的台灣學生實行登記、注冊,批準後承認學曆。但對於這些幾年前來大陸的台灣學生的學曆是否承認,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此,吳銘能十分不滿:“北大文科在世界非常有名,美國許多著名大學都承認北大學曆。同樣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學曆在世界上都是被承認的。如果說台灣還不承認這幾所高校學曆的話,這太沒有世界的開闊胸襟了。”吳博士還幽默地反詰道,“同樣台灣的教授可以到大陸做客座,大陸教授也可以到台灣去做客座,教授的學曆都被承認,那為什麼這些教授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學曆不被承認呢?”沒有被承認學曆,並不能使吳銘能沮喪。他覺得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真的下功夫,有沒有把做學問的方法紮紮實實學到,如果有的話,這一趟來也是非常值得的。

台灣、北京我很難取舍

正值而立之年的吳銘能不僅學有所成,在北京,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收獲:那就是找到了一位溫柔嫻靜的終生伴侶,成就了美好姻緣。談起妻子,吳銘能的幸福感溢於言表:“她是位北京姑娘,端莊、典雅、善解人意,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問起吳先生畢業後的打算:回台灣還是留北京?他麵露難色:“坦白地講,台灣養我30年,父母都在台灣,他們對我的恩惠這輩子都忘不掉;同樣呢,在大陸這邊,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也接受了許多好老師的教導,更重要的是大陸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對我將來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很難取舍。我的第一個家在台灣,我自己成家在北京,我愛台灣那個家,也愛北京這個家。”

臨別時,吳銘能向筆者道出了他心中的願望:“當我想回台灣時就回台灣,想回大陸時就回大陸,最好不要有太多拘束,可以自由來往。”

筆者了解到,在北大求學的台灣學生有三十幾位,其中大部分學的是法律、經濟等專業,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看中大陸有很廣大的經濟市場,學經濟、學法律對自己將來幫助會比較大。而吳銘能為什麼選擇古典文獻這樣的“冷門”專業呢?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古典文獻專業,一方麵是興趣所致,中國古人的智慧,他讀起來興味很濃;一方麵是緣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心。“中國現在雖然有許多方麵不盡如人意,但從整個曆史發展看,中國畢竟有五千多年曆史,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從這個角度講,我絕對不相信中國文化經不起現在的衝擊,我對自己祖國的文化還是相當有信心的。”作為北大的博士生,吳銘能學習成績十分出色。他的博士論文答辯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他已在《北大學報》、《北大研究生學刊》和台灣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數十篇文章。但即使這樣,即將畢業的他也麵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他如果回台灣,學曆將不被承認。雖然前幾年,台灣“教育部”曾擬定一個草案,承認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6所高校的學曆,但後來,這個案子又被擱置下來,沒有真正公布實施。今年又說台灣“教育部”對來大陸學習的台灣學生實行登記、注冊,批準後承認學曆。但對於這些幾年前來大陸的台灣學生的學曆是否承認,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此,吳銘能十分不滿:“北大文科在世界非常有名,美國許多著名大學都承認北大學曆。同樣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學曆在世界上都是被承認的。如果說台灣還不承認這幾所高校學曆的話,這太沒有世界的開闊胸襟了。”吳博士還幽默地反詰道,“同樣台灣的教授可以到大陸做客座,大陸教授也可以到台灣去做客座,教授的學曆都被承認,那為什麼這些教授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學曆不被承認呢?”沒有被承認學曆,並不能使吳銘能沮喪。他覺得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真的下功夫,有沒有把做學問的方法紮紮實實學到,如果有的話,這一趟來也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