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指出:自西漢以來,曾出現過許多論長城的著述。近1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的學術研究十分活躍,在許多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長城學”也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這次研討會是長城史上第一次國際盛會,中外學者從多側麵、多角度、多學科來研究長城,一定會推動“長城學”的學科體係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在這次萬裏長城大型係列活動中,與會者愈加明確地意識到,修長城與愛國主義休戚相關。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認為:真正的愛國主義是,一不允許別的國家侵略自己,二也決不侵略別的國家。長城是一種防禦,長城就是盡量擋住外敵入侵,讓自己的人民過上太平日子。中華民族由於愛好和平,才在極長的曆史時期,一個朝代接一個朝代修長城。修長城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本性。
台灣東吳大學曾祥鐸教授認為:世界曆史上,古代的亞曆山大、凱撒與拿破侖皆想征服全世界,20世紀的希特勒與日本軍閥也想征服世界。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傳統理念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修長城則是為了免遭侵略。到了近代,列強多從沿海入侵,又使用飛機大炮,長城的國防作用減弱,但精神作用卻大為增強。抗戰時代一曲《長城謠》,不知鼓舞起多少中國人抗日的壯誌。《義勇軍進行曲》號召國人“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更被西方譽為“中國的馬賽曲”,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因之,萬裏長城具有實際價值與精神價值,確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曾教授的演說引起強烈共鳴,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研究萬裏長城,再造人類新文明
長城是人類社會現存最宏偉的文化遺產。除作為曆史的豐碑反映上下二千年中華多民族國家的滄桑變遷外,它還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的象征、文學藝術的寶藏、旅遊觀光的勝地。“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恰是使長城永存於世,並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的睿智決策,因之受到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歡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在長城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發言時指出:長城是古代中國的一部總結,未來中國的一種預言。隻有超越物質長城的殘牆、廢堞、斑剝的雄關、圮缺的營盤,才能感觸到它的魂魄、精神、氣質,鳥瞰它的全部履曆,分享其所攜帶的關於古代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天文、地質、生態、建築等方麵的豐富信息,獲取過去、現在、未來時空中運動著的精神實質,從而使萬裏長城有新的視點高度,有沛然不竭的生命力。我們今天研究長城,既要作為了解中國曆史的一把鑰匙,更要努力揭示其豐富內涵,溝通古今中外,再造人類新的文明。
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指出:自西漢以來,曾出現過許多論長城的著述。近1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的學術研究十分活躍,在許多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長城學”也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這次研討會是長城史上第一次國際盛會,中外學者從多側麵、多角度、多學科來研究長城,一定會推動“長城學”的學科體係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在這次萬裏長城大型係列活動中,與會者愈加明確地意識到,修長城與愛國主義休戚相關。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認為:真正的愛國主義是,一不允許別的國家侵略自己,二也決不侵略別的國家。長城是一種防禦,長城就是盡量擋住外敵入侵,讓自己的人民過上太平日子。中華民族由於愛好和平,才在極長的曆史時期,一個朝代接一個朝代修長城。修長城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