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誌在1995年春節前夕就台灣問題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稱, “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係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表達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後來,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共同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曆史悠久,影響深遠,彪炳千秋,具有強烈的民族凝聚力,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之一。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曆史長河中,雖然屢經戰亂,改朝換代,但是,中華文化卻一脈相傳,始終是維係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民族能夠曆經劫難而不亡、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原因之一。
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生活方式的總和,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民族語言、民族性格、民族傳統等構成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性,使之有別於他種文化。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其源流,台灣文化的“根”在祖國大陸,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兩岸文化共同的淵源決定了共同的流向。兩岸同胞同種同文,衣著、居住、民間工藝等形出如一;有共同的生活習俗和婚喪禮俗等,這是共同文化、同一民族特點的一個重要表現。台灣在曆史發展過程中走過曲折的道路,而且在中國近代史上承受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和民族屈辱的雙重壓力,在1949年後兩岸又隔絕了40多年。盡管如此,台灣也沒有脫離中國文化的特性。正是因為以中華文化為紐帶,血脈中有著共同的源泉,使兩岸同胞雖分隔40餘年,一經交流,很快就拉近了距離。中華文化的根基始終根植於兩岸中國人的血液中,根植於兩岸所有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之中。正如許多台灣有識之士所提出的,“中華文化應是兩岸溝通的共同語言”。
我要感謝新聞界同仁的鼎力相助,他們從百忙中抽出時間為我搜集資料、整理稿件,也是本書的作者。他們是伊啟皓;鄭萬平;邢軍誌;曾學文;陳偉建;高潤喜;劉傳標;陳幼令;張經緯;石奕龍;李緒元;王方;葛坤英;李明富;蔡玲;金夫張瑞;張梅;宋元;陳陽;郭威;賴嶽忠;萬靜波;陳才生;李寧;林小魚;李小輝;李建中;曹宏亮;李林;阮小鯨;賴顥寧;郭少峰;徐春柳;申劍麗;劉晉峰;溫薷;何晶茹;陳曦;饒沛;郭紫純;王潤等。
我要特別感謝台海出版社的社長安然,他為本書的順利出版,傾注心力,於日理萬機中撥冗親審,給本書增色不少。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文章寫於不同的時期,因此,時間跨度比較大,請讀者諒解。
本人才疏學淺,肯定掛一漏萬,敬請讀者諸君教正。
作者
2006年8月26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