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脂的來源及代謝的過程
血脂的來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來的;二是內源性的,即由體內組織動員或由肝髒合成而來。在正常情況下,血脂易受食物成分及體內代謝的影響。糖尿病患者由於脂類代謝紊亂,血脂一般明顯升高。
血漿脂類含量雖隻占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少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要經進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隻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
肝髒是脂質(脂質為脂肪和類脂的總稱,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和遊離脂肪酸)代謝的重要場所,脂類的吸收、轉運、合成和分解均和肝髒的功能狀態有密切關聯。正常情況下,脂類的吸收必須依靠肝髒分泌出的膽汁酸來乳化。腸道吸收的脂肪酸進入肝髒並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膽固醇和磷脂,同時肝髒還合成負責運輸脂肪的蛋白質(即載脂蛋白),兩者結合成為脂蛋白轉運入血液循環,以被其他組織利用或貯存。而膽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又在肝髒內分解代謝為膽汁酸或氧化為二氧化碳和酮體。所以當肝髒代謝異常時,人體就不能正常調節脂類代謝,血脂、載脂蛋白和脂蛋白都極有可能發生一係列的變化。此時,如仍進食高脂食物,勢必導致血脂濃度持續增高,脂類代謝異常,最終導致血脂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