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基因療法(1 / 1)

■ 高脂血症的基因療法

基因治療是指利用特定的重組DNA,在基因水平對疾病進行治療的一類方法。比較適合治療遺傳性疾病。基因治療的關鍵是進行基因轉移,必須將外源性基因準確導入靶細胞,並在其中安全、忠實、長效地發揮作用。根據實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離體法和體內法。

離體基因治療

離體基因治療方法,是將患者的某種組織成分細胞(如成纖維細胞、骨髓、肝細胞、外周血幹細胞,甚至腫瘤細胞)取出體外,在短期培養的條件下轉入目的基因,還可進行篩選和富含有外源基因的細胞,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

目前,國際醫學界將基因療法用於治療FH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完成的臨床前研究包括:對WHHL兔進行體外活基因治療證實確能明顯地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能滿意地分離人體的肝細胞;製備出能表達人LDL-C受體的逆轉錄病毒,並對其特征已弄清楚;體外活基因治療已在狒狒身上獲得成功,並做了急性毒性試驗。

國內北京醫科大學已開展了這方麵的基礎研究工作。他們采用先給兔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方法,損傷肝細胞以促進肝細胞的增殖,48小時後由靜脈注射經LDL-C受體基因修飾的病毒血清,結果發現采用該方法可使兔血漿膽固醇水平較注射前下降50%。

體內基因治療

體內基因療法是指直接將脂蛋白受體基因輸入患者肝髒,使肝髒能表達出所需要的功能蛋白質即LDL-C受體,這種體內基因治療方法又稱直接法,是一種很有希望的基因治療方法。

有人設計了一種可溶性DNA攜帶係統,可使外源性基因定向轉移至肝細胞並在其中表達。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去涎酸糖蛋白受體(一種以很高水平表達於肝細胞的特異性跨膜受體),將血清類粘蛋白,亦稱去涎酸-酸性糖蛋白(為去涎酸糖蛋白受體的高親和性配基)與多聚賴氨酸以共價形式相連,再與帶有目的基因的表達栽體連接,即構成了定向於肝的可溶性DNA轉運係統。此係統已被證明能在體內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肝細胞並在其中表達,通過部分肝切除刺激肝細胞增殖還可使外源基因在體內持續表達。

早期的動物試驗表明,直接輸入DNA-蛋白質複合物後,幾分鍾內複合物從血液中被清除,兔體中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了20%~30%。估計在不久之後,這種方法就會應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