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節(1 / 2)

?畫中人地美、金洛陽地寶藏、卓功絕地劍與寂寞、還有虞止的傾國傾城、花伴柳地風流,司馬狂生的天下!

一則傳奇過後,必又是另一場傳奇的廷續!一個故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下(大結局)

花如霰,紛紛揚揚,自天際飄灑而下,整個建業城中裹,皚皚的白雪,覆蓋著這千萬裏無垠的如畫江山。這一年正是隆盛九年的冬天。

依舊是建業這座六朝的古都,不過自從神功皇帝李恨水繼位,為示與舊朝不同之意,萬象更新,故把建業更名為金陵。

金陵六朝古都,秦淮河水浩浩蕩蕩,自通濟門分兩支,一支繞道南城牆外向西,稱外秦淮河;另一隻通東水關進入金陵古城,這便是古時大詩人杜牧詩中所描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六朝金粉、十裏秦淮。

此刻,在秦淮河東岸,一座“聽風賞月軒”的二樓之上,一個雅座,坐著兩位年老的長者,或許是因為看得多了,經曆得多了,所以再從二樓望向下麵繁庶奢華的十裏秦淮,這古都建業,眼神也是平淡的。

端起一杯茶,左邊的長者忽然喟然一聲歎息,說道:“老了,老了……一眨眼間,七年都過去了,什麼都變了,這建業倒還在,居然也更改了姓名。”

另一個長者也不由得沉默下來,半晌方才接道:“是啊,七年了,想不到這裏變化得這麼大,天變了,一切也就不同了。”

七年,太子被廢、諸王或貶或黜,或殺或囚,竟然不剩一人,當年,誰能想到?

就在大家都以為皇帝必從太子李溫、三皇子雲王李軒閣、十三皇子昭王李穆三人之中選出,李穆的勝算最大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卻一直是那個籍籍無名的十四皇子晉王李恨水奪得帝位,榮登九五。

奪嫡就像是一場戲劇。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那些曾經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地重臣皇子,如今又身在何方?反倒是他們這些升鬥小民,雖然帝王換了一個又一個,年號改了一次又一次,他們還活得好好的,比那些整日裏活躍在宮廷之中的皇子重臣們活得久遠得多。

現在。又有誰還記得當初的那些人呢,七年過去了,記憶都開始變得模糊,好像還記得幾個人罷,不是太子李溫,不是三皇子雲王李軒閣,也不是昭王李穆。反倒是那個曾經在南唐朝庭之上曇花一現,出現了短短不到一個月便又神秘離開的少年銀青光祿大夫李四,似乎還略有幾個人記住,偶爾茶餘酒後。飯迄食畢,三兩好友在一起,不免談論一番,接著便是不勝的唏噓。

悍然進入南唐朝庭,一入朝便是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當天入夜,就血洗了尚書府,半夜驚動百官,敲響登龍之鼓,接著。迅速被提升為正四品下的太中大夫,連升兩級。

然而。這還不算,短短數日。便揪出隱藏在南唐數十年之久地史部尚書竟是奸細。堂堂昭王李穆身後的九指先生竟然是鳩摩國師桑先生,震動朝庭。手掌禁軍二衛,以一個書生之手,握著鐵血之軍。而讓手下個個信服。帝王連下七八道召令而不得。

而後,更以一個弱衣書生,執大軍於外,以五萬包圍十萬,完勝而歸,震驚朝野!因為這場打擊,神冊皇帝的十八皇子景王李祈,從假瘋變成真瘋,被囚禁於圈牆之內,終生不得踏出其中一步。

然後,他以入朝短短不過十日,最快的升遷速度,連升三級,直到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與朝中一眾股胘之臣平起而坐,喧哧一時。被任命為和親大臣,前赴北地。可是半路之上,竟然遭到不明人物派出的殺手追殺,另一個和親大臣徐長卿最後被斬殺於暮楓穀山頭,跌落斷崖,連個屍首都找不回來。而李四,最後竟然被逼入了號稱死亡之地的流冰淵之中,若非最後關頭,他地部下冒死殺將奪符,領兵而來,他就要死於非命。

然而他沒有事,他的侍女卻為他擋了一刀,生死不知,為了一個卑賤的侍女,正如日中天的李四,竟然辭朝離官,決定遠走天下,為侍女求醫問藥,就連宮中禦醫都沒有法子醫治好,而他還不放棄,寧願棄朝離官,放棄大好地前程無邊的富貴,跑到江湖草野之間去尋求良醫。

所有人都想不通,為了一個明明知道救不活回來的小小的侍女,放棄朝中高官厚祿帝皇恩寵,值得麼?可是無論別人怎麼想,他還是走了,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七年,這是一個多麼漫長而又艱苦的時間,在人生路上,真正能夠拚博一把努力一把的時間,又有幾個七年?

七年之後!又有誰,還記得那個曾經名動京華的年輕公子李四?那個當朝年紀最小的從三品朝廷輔國重臣銀青光祿大夫?曇花一現,消逝如鴻,再無消息。

而他走後,不到七年,整個建業城中就完全變了樣,坐在朝堂之上的,不再是那個垂垂老矣連九龍玉佩都賜給了他的神冊皇帝,而是他地十四皇子晉王李恨水,而原來視他如仇,恨之入骨的太子一黨,如今早已灰飛煙滅消失在時間地長河中,再沒有人願意記起。

大江卷水,逆浪風催,昔日那些位高權重的,都已經消散如煙,曾經位極人臣地蔣氏一脈,全族盡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