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這特麼狀況多多(1 / 3)

羽欣聽的心驚肉跳,理解了挑花的擔憂——知道曆史發展,不去幹涉貌似要強大的自製力,連他都忍不住盯著宋代問。

遺憾的是陸明的曆史成績比挑花還差,就知道楊家將、嶽家軍,梁山好漢,還有勾搭皇帝的名女李師師。

眾所周知電視劇、評書之類與正史偏差很大,而《水滸》更是一部小說。陸畫家還富有藝術家的奇思妙想,嶽飛前一刻大敗金兵,後一刻踩平遼王庭。

這會是北宋重和年間,遼國在宋金聯手之下已是苟延殘喘,而據說名震天下的民族英雄嶽飛將軍,賈七少沒聽說過(那是,曆史的腳步還沒到南宋)。他想便有這麼個人,大概也隻是軍中寂寂無名的偏將,滅遼王庭輪不到一介偏將領兵。

於是他順理成章當陸明筒子是信口開河編話本,且對自己生出憂慮。他有直辨真假的能力,卻丁點感覺不出陸明在撒謊,比挑花還神奇。挑花是真真假假讓他弄不清,這家夥“全真”!顯然該亡魂認為其所言全是真的。換言之,如果他過分依賴某種能力,搞不好會被腦抽分子坑死。

話說回來,與某亡魂瞎侃一通,倒也能放鬆一二。

他決定伺機遊說二女:陸明不就是一個牛皮大王,留下來對挑花杜鵑又不會有什麼影響,卻可以時常令他警醒,何必非要送這麼隻腦抽弱靈去地府吃苦頭?

。。。。。。。。。。。。。。。。。。

秋雨常綿綿,下了兩天還不停。

但對某三隻來說,這種細雨影響不了腳程,故此按原計劃上路了。

不料這一走,意外的事發生:禦輕功奔了整天,琴江的影子都不見,還沒法問人,特麼一直都在荒山野嶺跑。

挑花心生懷疑,問:“娘,你上次走這條路時多大?”

杜鵑道:“十歲那年的春天,在禾口第一次撞上姓白的,蒙他高看半眼。正好他也要去嶺南,帶我走了這條快徑。”

挑花暈倒——宋代的十歲即九周歲,和她穿去後世時差不多大,那會她整一個蒙喳喳,記得毛個路!就算小養母是神童一枚比她強許多,別人帶著走和自己走是兩碼事,一般來說被帶著走的人記不住路。

杜鵑不能指望了,賈小七更不成,人家從沒來過。

某童鞋不得不咬牙往記憶的深處挖掘,好歹在這一帶做過導遊,雖然沒親腳走過,地圖冊看過,那會全省、不,全國全世界的地圖都當畫冊看過。

馬拉個巴子,琴江不是人工江,那麼大一條肯定呆在原位,且想想琴江在禾口盆地的哪個方向,再估一下現在的位置在何處。

潛能的力量是無窮的,複一日終於找到了琴江。

杜鵑聲稱到了琴江“抱根木頭也能一路狂漂到大庾嶺”,挑花瞅著江水發愣,再怎麼欠缺水文知識,這水速也不像能“狂漂”。

杜鵑不管,興衝衝向漁人買下打魚的小筏子,領著“大哥三弟”開漂,還說:“定是天佑我等,上回我走這條水路險象環生!”

羽欣聽的心驚肉跳,理解了挑花的擔憂——知道曆史發展,不去幹涉貌似要強大的自製力,連他都忍不住盯著宋代問。

遺憾的是陸明的曆史成績比挑花還差,就知道楊家將、嶽家軍,梁山好漢,還有勾搭皇帝的名女李師師。

眾所周知電視劇、評書之類與正史偏差很大,而《水滸》更是一部小說。陸畫家還富有藝術家的奇思妙想,嶽飛前一刻大敗金兵,後一刻踩平遼王庭。

這會是北宋重和年間,遼國在宋金聯手之下已是苟延殘喘,而據說名震天下的民族英雄嶽飛將軍,賈七少沒聽說過(那是,曆史的腳步還沒到南宋)。他想便有這麼個人,大概也隻是軍中寂寂無名的偏將,滅遼王庭輪不到一介偏將領兵。

於是他順理成章當陸明筒子是信口開河編話本,且對自己生出憂慮。他有直辨真假的能力,卻丁點感覺不出陸明在撒謊,比挑花還神奇。挑花是真真假假讓他弄不清,這家夥“全真”!顯然該亡魂認為其所言全是真的。換言之,如果他過分依賴某種能力,搞不好會被腦抽分子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