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整個渡江地段之敵戰鬥力較弱,機動部隊極少,且皖南地區有我遊擊隊活動成為我有利的突擊方向。但白崇禧集團置主力於我渡江地段之右側,嚴重威脅我側背安全,其夏威兵團又以九江、安慶為據點,向望江、太湖、潛山伸出警戒部隊,企圖遲阻我軍接近江岸,並破壞船隻或將船隻劫至江南岸,防我渡江。
二野遵照中央軍委和總前委指示,根據當前敵情確定戰役要首先抓緊突破江防,渡江後著重密切協同三野行動,保障其鉗形突擊的成功,並視敵情變化而不失時機地向敵縱深發展。遂決心以3個兵團並列在貴池至馬當間寬約100公裏的正麵,以安慶東西地段為重點實施突破。
具體部署為:第3兵團由安慶以東至樅陽鎮段渡江,挺進歙縣(即徽城)截斷徽杭路,爾後沿公路東向杭州;第5兵團在安慶以西至望江段渡江,爾後速沿浮梁、婺源直出衢縣,控製浙贛線,斷敵退路;第4兵團於望江至馬當間渡江,爾後沿江東下,接替第9兵團監視蕪湖敵軍的任務,並準備參加奪取南京的戰鬥。
各部隊在突破南岸後,即向兩翼擴張主動接應兄弟部隊登陸,協同作戰。暫歸二野指揮的四野先遣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副司令員陳伯鈞、韓先楚,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主力位於武漢以東地區,並指揮桐柏、江漢、鄂豫軍區部隊積極活動,牽製白崇禧集團,策應我軍渡江作戰。
《京滬抗戰役實施綱要》高屋建瓴,從宏觀決策上提出了渡江戰役的作戰綱領及部署,為渡江戰役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1949年4月1日以總前委名義發出呈報中央軍委並告二野的劉伯承、張際春、李達。
4月3日,中央軍委批準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此時,國民黨在和談陰謀地掩護下,積極將其主力集團沿長江布防,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止解放軍渡江。
2.粟裕大軍打前陣
總前委會議之後,三野前指為貫徹戰役實施綱要,又對三野各兵團的任務作出具體部署與調整。
粟裕說:敵人主要是扼守長江,隻要我軍渡江成功,在陸上作戰,將會如虎添翼,縱橫掃蕩,使敵整個防線發生混亂。因此,保證渡江勝利,是京滬杭戰役的關鍵。
張震接著說:在我軍渡江之後,三野7兵團王建安、譚啟龍部,9兵團宋時輪、郭化若部與8兵團陳士榘、袁仲賢部,10兵團葉飛、韋國清部迅速會合,達成割裂包圍之目的。此著為渡江後全戰役的關鍵。
粟裕對韋國清政委說:據華中工委陳丕顯、管文蔚同誌報告,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工作,江陰要塞已被我地下黨員唐秉琳、吳廣文、王德容等控製,要塞司令員戴戎光已被架空。前些時候,華中工委已派吳銘同誌過去,接著華東局社會部又派第三室科長王征明同誌過去具體掌握。華中工委命令他們努力做好迎接你們渡江的準備工作,到時率部起義,配合你們行動。這是華中工委轉來的敵人在京滬線的軍事部署,江陰要塞兵力火力配備:彈藥儲量等詳細材料。我已命陳、管將要塞的關係轉給你們,以便直接聯絡。你們回去後和陳、管好好商量一下,要絕對保密!
粟裕繼續說道:國民黨海防第2艦隊司令林遵在鎮江時曾與我華中工委取得聯係,陳丕顯、管文蔚同誌已做了些工作。林答應我軍小部隊過江,他們佯裝不知,大部隊過江時,即掛白旗起義。
粟裕從桌子上拿起一份材料遞給第7兵團政委譚啟龍。譚政委邊翻邊看,又轉手遞給司令員王建安。未等王建安看完,粟裕又接著說:這是林遵通過華中工委轉來的敵海軍江防情況和英美軍艦動態。你們好好研究一下。林遵的第2艦隊現已移至南京以西江麵,你兵團從那一帶渡江,要密切注意這一動向,把工作做好。
粟裕、譚震林、張震等又對渡江的船隻、物資、彈藥等作了詳細部署。之後,粟裕總結道:總之一句話,我們要過江。若中央同國民黨談判成功了,我們可以輕鬆地過江,若談判不成功,我們就要軍事過江。軍事過江,就是用今天我們部署的兵力,用鮮血去換取勝利。各兵團、軍負責人回去後要抓緊行動,保證各項作戰準備工作紮紮實實,卓有成效。
渡江準備,從部署方案到廣大指戰員的精神思想準備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是,由於北平正在舉行和平談判,渡江日期卻頗費斟酌。
4月3日後,總前委為便於指揮二野三野渡江,主持全局並便利與駐桐城的劉伯承、張際春、李達的聯絡和就近照顧第7、9兵團,鄧小平、饒漱石、陳毅率華東局、總前委和華東軍區機關,由孫家圩子南移安徽肥東縣瑤崗村;粟裕、張震則率三野指揮機關於4月4日東移泰州白馬廟,以便統一指揮東、中集團渡江。
二野、三野的部隊有計劃地向長江沿岸挺進!
在江北的條條公路上,滾動著川流不息的炮車、輜重車;戰馬嘶鳴,風一般疾馳在遼闊的原野上;經過了濟南、鄭州、淮海戰役的二野、三野,如今告別了遊擊時代幾乎是全副的美式機械化裝備。
戰士們排成幾路縱隊背著槍,扛著炮,邁著矯健的步伐,唱著雄壯的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