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平和,平和隻要和了就行(2)(1 / 2)

4月2日,雙方代表開始進行非正式會談,個別交換意見。周恩來與張治中談,葉劍英同黃紹竑談,林伯渠同章士釗談,李維漢同邵力子談,聶榮臻同李蒸談,林彪同劉斐談。雙方爭執的焦點明顯地集中在戰犯問題上。由於中共方麵曾將李宗仁列為第二號戰犯,所以,南京國民黨代表團的多數代表認九我們是第二號戰犯派來的,第二號戰犯怎麼能辦第一號戰犯呢?這件事根本辦不通。縱然簽了字,不僅南京不會同意,而且我們根本就回不了南京。

章士釗麵帶難色地告訴林伯渠:如戰犯問題不放鬆則有兩點顧慮。在人情上說,此次6個代表,除本人之外,均屬國民黨,如果一定要抓蔣介石,等於讓兒子簽字殺老子,恐怕5個代表決不肯簽字,這是其一;二呢,從利害觀點講,目前蔣介石尚有殘餘力量,美國和日本又窺視在側麵,如逼得太緊,即是促成蔣介石係統的團結。

4月2日晚上,周恩來在六國飯店接見了李宗仁的聯絡官黃啟漢。在談到以八項條件為談判基礎問題時,周恩來氣憤地說:你們的代表團並沒有誠心誠意地接受八項原則。根據這兩天來和他們6位代表個別交換意見的情況,除邵力子外,其他幾個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懲治戰犯這一條不能接受。這是什麼話呢?李宗仁不是公開宣布承認毛主席提出的八項原則為談判基礎的嗎?怎麼代表團來了又變卦呢?還有,南京代表團到北平來之前,張治中還到溪口去向蔣介石請示,這就產生另一個問題:你們代表團究竟是代表南京,還是代表溪口呢?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和談怎麼進行呢?因此,原定在4月5日開始的正式會談也推遲了。

4月3日上午,黃啟漢動身回南京前,周恩來再次接見他,重申了中共方麵的立場。周恩來說: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蔣介石軍隊的主力部隊已被殲滅殆盡,可以說內戰基本結束,剩下的不過是打掃戰場而已。為了盡快地收拾殘局,早日開始和平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我們還是願意在八項原則基礎上通過和談解決問題。

周恩來要黃啟漢轉告李宗仁和白崇禧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有足夠的力量在全國範圍內掃除一切和平障礙,李宗仁、白崇禧不應該再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不應該再對蔣介石留戀或恐懼,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向人民靠攏。也隻有這樣,才是他們惟一的光明出路。

4月3日下午6時,黃啟漢向李宗仁詳細彙報了北平非正式談判的情況,並說,臨來之前,周恩來要我向代總統轉達三條具體意見;第一,在和談期間,人民解放軍可以暫不渡長江。第二,白崇禧在武漢指揮的國民黨部隊,應先撤退到花園以南一線;第三,希望代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南京,能夠爭取更多的軍政大員留在南京更好考慮到代總統的安全,希望調桂係部隊一個師進駐南京以防萬一,如蔣石一旦發動攻擊,隻要代總統守住一天,解放軍就可以開進南京。

聽罷黃啟漢的彙報,李宗仁痛苦地搖了搖頭,心裏很不是滋味:自己苦心經營、寄予希望的和談大局,竟讓對方一眼就看透了他已經感到前途不妙,靠自己那點桂係力量能幹什麼事?和,和不了;打,又打不下去這使他犯難了。

黃啟漢還向他報告:在我回京前,李濟深和邵力子兩位先生還先後到飯店看我,他們讓我轉告代總統:務必當機立斷,同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決裂。兩位老先生認為,以蔣為首的死硬派是沒有希望的他們希望桂係在武漢、南京、廣西局部接受和平解決,站到人民這方麵來。

李宗仁聽後,兩眼發呆,不知如何是好,眼前隻是白茫茫一片。

黃啟漢回南京後,李宗仁邀桂係重要將領白崇禧、夏威、李品仙等到南京密議。白崇禧始終堅持要以長江為界,組織聯合政府,實行南北分治。他表示:隻要中共堅持渡江,便不能接納和談。因此,黃啟漢的活動沒有取得成果。

針對李宗仁猶豫不決、動搖不定的情況,1949年4月4日,新華社又播發了毛澤東撰寫的南京政府向何處去?的重要評論,指出:

兩條路擺在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軍政人員的麵前:一條是向蔣介石戰犯集閉及其主人美國帝國主義靠攏,這就是繼續與人民為敵,而在人民解放戰爭中和蔣介石戰犯集團同歸於盡;一條是向人民靠攏,這就是與蔣介石戰犯集團和美國帝國主義決裂。

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立功贖罪,以求得人民的寬恕和涼解;第三條路是沒有的。

評論在曆述了4月1日,南京11個大專院校8000多名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共的八項和平條件,遭到國民黨反動軍警殘酷鎮壓,死傷100餘人的事件後,指出:

4月1日發生於南京的慘案,不是仆麼偶然的事件,這是李宗仁何應欽政府保護蔣介石、保護蔣介石死黨、保護美國侵略勢力的必然結果。這是李宗仁、何應欽政府和蔣介石死黨一同荒謬地鼓吹所謂平等的光榮的和平,借以柢抗中共八項和平條件,特別是抵抗懲辦戰爭罪犯的結果。李宗仁、何應欽政府既然派出和談代表團前來北平同中國共產黨談判和平,並表示願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八項條件以為談判的基礎,那麼,如果這個政府是有最低限度的誠意,就應當以處理南京慘案為起點,逮捕並嚴懲主凶蔣介石、湯恩伯、張耀明,逮捕並嚴懲在南京、上海的特務暴徒,逮捕並嚴懲那些堅決反對和平、積極破壞和談,積極準備抵抗人民解放軍向長江以南推進的反革命首要。